光芒四射,穿透雨夜。昨天晚上,万物生长大会的主题灯光秀,再次闪耀钱江新城两岸。
今年是万物生长大会的第九年。九年来,一份份独角兽榜单、一列列新兴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已然成为杭州最鲜明的城市气质、产业特质和活力引擎。
A
硬核科技,
企业向独角兽跃升的关键
“大家可以看到,榜单上有不少硬核科技企业。”中国投资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之江创投研究院执行院长、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轮值会长周恺秉分析,早期的榜单上有不少电商企业,现在有许多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高科技企业上榜。
与独角兽相关的榜单向来是万物生长大会的重头戏。事实上,从2019年起,杭州“六小龙”中的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等企业就已先后出现在榜单上。
本届万物生长大会把此前八届大会的独角兽企业榜单,从杭州拓展到了浙江范围——首次推出了2025“浙江独角兽企业榜单”“浙江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榜单”“浙江种子独角兽企业TOP100榜单”三份省级榜单。
其中,“种子独角兽”是首次创立的概念,并且,三份榜单是递进的,形成了“种子独角兽—准独角兽—独角兽”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路径,估值分别是1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1亿美元以上和10亿美元以上。
浙江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浙江共有55家独角兽企业。
当天还发布了“2025杭州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榜单”,该榜单显示,杭州市共有44家独角兽企业,这意味着杭州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占了全省的80%。
以2025杭州独角兽企业榜单为例,今年新跻身的5家独角兽企业是DeepSeek、宇树科技、游戏科学、邦盛科技和醇氢科技。其中,前4家都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今年新上榜的49家准独角兽企业,有40家和人工智能有关系。
周恺秉认为,AI正在重塑所有行业,“很多行业的底层都是AI,这是一个趋势。未来独角兽会更注重硬核科技。”周恺秉说,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榜单的发布是希望更多人关注创新,比如此次发布“种子独角兽”榜单旨在让更多人关注早期企业,“我们把这批有潜力的优质企业选出来,让投资机构投早投小,帮助他们实现跃升。”
B
创新生态,
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要培育更多长期资本、耐心成本,积极推动创投机构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要素创新性配置,持续激发新型生产要素活力,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孙东生昨天在大会上表示,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融合的关键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秩序和发展格局加速重塑,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和主战场。孙东生介绍,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稳居全球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3.3万家,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了26个,蝉联世界第一。
从“六小龙”到万物生长,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正成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集群的重要一环。
“杭州拥有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杭州不仅包容失败,而且不歧视外来的创业者,这是最重要的。”周恺秉认为,鼓励创新创业既要敢于冒险又要有理性精神,这两点有些矛盾,但是杭州结合得不错。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更能直观感受到杭州的创新创业生态的不断向上突破。比如:实施“三个15%”科技投入政策,以更大力度引育各类创新人才,健全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基金支持体系等。
中昊芯英是一家杭州的芯片研发企业,该公司已与各地政府、运营商、企业合作建设了多个超大规模智算中心。公司入选了本次万物生长大会发布的浙江未来独角兽企业TOP100。
“除了办事便利等营商环境利好外,杭州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浓厚,政府的基金支持给力,并且还有很多市场化的投资机构为企业服务。”中昊芯英首席营销官黄绪对此很有感触,杭州的科创企业很多,公司的芯片产品处于产业链中游,可以和很多企业对接,成为合作伙伴。
潮涨潮落。站在2025年的春天,万物生长的密码已然清晰——唯有将科技创新深植产业土壤,才能在周期波动中长出坚强的枝芽,从蛰伏到爆发。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