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本土化栽培的大樱桃 记者 韩晨柯 摄
近日,桐庐县莪山畲族乡塘联村传来消息:“杭产”樱桃熟了。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大樱桃的采摘收入达到了3万元。”莪山畲族乡塘联村党总支书记张平看着樱桃树,笑得合不拢嘴。
莪山畲族乡塘联村的樱桃树上,已经挂满了成串的果实,红宝石似的,在阳光下闪着光,水灵得要滴下来。摘下来一颗,咬一口,又脆又甜。昨天,游客们人手一只篮子,正在采摘。
“第一批大樱桃刚好赶上‘五一’假期成熟,吸引了不少游客来采摘。假期结束,每斤大樱桃的采摘价也从90元降到了70元,来采摘的游客不见少。”张平说,再过一周,会有更多大樱桃成熟,采摘期将持续至5月25日。
莪山畲族乡,是杭州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正在谋划“一村一工坊”,塘联村水果工坊正是其中之一。张平介绍,村里陆续种下了50亩樱桃树,其中20亩已经产果,几乎每棵成年的樱桃树上都挂了果子。
大樱桃和车厘子是一个品种。在我国,北方最早一批大樱桃在3月中下旬成熟。到了杭州,时间则推迟到了5月初。
塘联村的第一批樱桃树,来自山东烟台,种于2017年,因为缺乏科学管理和指导,栽培多年,却不见果实。2020年,村里接手樱桃园,将其划为村集体经济,在杭州市农科院的指导下,由村两委干部管理。
杭州市农科院帮助村里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北樱南种”。
在杭州种大樱桃,难度很大,有不少人试过,但能开花结果且有稳定产量的,目前只有杭州市农科院成功了。
大樱桃难伺候,冬天喜欢稍微冷一些,夏天又怕太热、雨水多,很容易“生病”。杭州的夏天气温高,花芽分化会产生畸形果;和北方相比,杭州的冬天又不够冷,树木休眠期短、低温积累量不足,导致春天开花不整齐,最终的成熟期也不一致。
2012年起,杭州市农科院团队先后在不同海拔的地区种下了46个品种,筛选出了高山适栽品种6个,平地适栽品种5个,都是能在杭州本土化栽培的大樱桃品种,目前已在杭州的临安、富阳、桐庐、建德、淳安等地试种。
杭州市农科院园艺所副所长刘辉介绍,通过避雨栽培、雨帘降温、营养生长调控、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等措施,团队已经掌握了4种栽培模式,适合浙江区域气候的大樱桃新品系。
“2020年,我们种下了市农科院培育的大樱桃树苗,只用了3年时间,就收获了果实。从那以后,产量和品质都逐年提升,果径最大的樱桃,可以达到2.5厘米,相当于车厘子的3J。”张平说,“科技助农”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让大樱桃成了村民们的“共富果”。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