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蜜梨之乡” 又因为蓝莓“火出圈”了
发布时间:2025-05-08   杭州日报

“智慧”的果实又大又甜

杭州日报讯桐庐钟山乡是远近闻名的蜜梨之乡,不过这段时间,它却因为蓝莓“火出圈”了。

起因是位于陇西村的蓝莓智创园。这里的蓝莓住在干净洁白的“大房子”里,由数字“喂养”,每天“体检”,好品种+技术调控让杭州市民在3月底就可以吃到又大又甜的新鲜蓝莓。

“相比第一年种的时候,我们今年整整提前了90天上市,最大的蓝莓有一元硬币这么大。”陇西村党总支书记蒋志芳喜笑颜开,她介绍,传统的在杭州本地种植的蓝莓一般在5月底6月初成熟,经过不断试验,智创园的蓝莓开采时间一年比一年提前。“去年是4月20日开采的,‘五一’假日期间来了两千多人,车位都不够停。今年我们3月份就开采了,最贵的时候卖到了300元/公斤,供不应求。”蒋志芳说,蓝莓产业极大带动了村集体增收,村民还能在“家门口就业”。

蓝莓智创园所在的地块原是一处废弃石矿堆料场,2019年,在相关政策扶持下,通过土地平整、环境改善,陇西村将其改造成了蓝莓智创园。

为什么选择种蓝莓?钟山乡农办主任袁海涛告诉记者,其实早在智创园建成前,钟山乡就有很多个体户种蓝莓,全乡种植面积加起来有3000亩,但主要是露天种植,且缺乏好品种和好的种植技术,蓝莓总体品质并不理想。

“传统的露天种植方式常常受到梅雨季影响,蓝莓的产量和品质都不高,且需要种上四五年才能达到稳产期,投资见效慢。”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钟林炳在蓝莓智创园开建起就担纲技术指导,他介绍,通过数字农业管理系统与无土栽培技术,蓝莓智创园可以将蓝莓生长速度提升3至5倍,实现今年种明年挂果。同时,通过智能调控,蓝莓成熟期大大提前,不仅可以避开梅雨季,还能在普通蓝莓上市前抢占市场先机,卖到更好的价格。

蓝莓大棚内静悄悄的,只有两个工人在采摘。采访间,忽然听到“大幕”拉开的声音,四处张望,才发现大棚顶上的天窗被打开了。“这些都是系统自动识别环境情况、自己操作完成的,不用人工。”钟林炳介绍,作为浙江省首批认定的数字农业工厂,蓝莓智创园已构建起覆盖全生产周期的数字化体系——传感器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同步传输至智慧控制中心,智慧控制中心按需、及时、准确指挥肥水一体化系统、智能温控设备等工作。

“我们与市农科院进行了深度合作,起初选了30多个品种在这里试种,最后留下了产量高、品质好、最适宜在这边生长的4个品种,接下来我们还会一边引进好品种,一边开发具有陇西村特色的‘适地良种’。”钟林炳介绍。

目前,蓝莓智创园里正在运行的智慧蓝莓大棚共有25亩,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1个大棚,占地10亩,将在下半年投用。在蓝莓产业带动下,智创园还在近两年吸引了不少创业者前来种植火龙果、草莓等,园内规划了采摘体验区、科普研学基地及农创服务中心,打造集科研、生产、文旅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以陇西村为试验点,我们正在广泛推广‘数字蓝莓’模式,希望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样本。”钟林炳说。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葛玲燕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