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清晨5点半,杭州西湖区留下街道东穆坞村,当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茶农邵建红已抵达村委会,燃起炉火,开始煮沸一壶又一壶开水。不久后,他挑起扁担,将满载热茶的桶子挑至东穆坞村公交站——这个他坚守了10年的公益凉茶摊,又一次迎来了新一天的忙碌。
连续十年,免费提供西湖龙井和九曲红梅
公交站旁的铁架子上,纸杯、风油精等物品整齐摆放,方便过往市民取用。本地村民看在眼里:“他一天要挑好几担,扁担挑起来很苦的,大部分人都挑不动。”每桶能装18升水,烧开3桶就需要半个多小时,而邵建红每天至少要为茶摊补充6次开水、更换茶包,汗水浸湿衣衫是常态,即便早上气温已超35摄氏度,他也毫无怨言。细心的他总会给茶桶上锁,“桶里都是滚烫的开水,公交站人多,万一碰倒了,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被市民亲切称为杭州“最高端”的公益茶摊,用的都是邵建红自家种植的茶叶——东穆坞村主产的九曲红梅和西湖龙井。“摆茶摊成本不高,市民的认可才是最大动力,”他说,“考虑到老人和小孩的口味,茶摊每年还会推新,去年是酸梅汤,今年则新增了菊花茶。”
时间回到2016年,邵建红注意到留泗路地处偏远,沿线便利店少,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群体饮水不便,便萌生了在人流密集的东穆坞公交站设公益茶摊的想法。这一想法得到了留下街道和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不仅提供烧水的房间,还免费供应水电。从此,每年从梅雨季到三伏天结束,这个凉茶摊从未缺席。
公益融入日常,爱心助学跨越千里
其实,公益早已融入邵建红的生活。每逢过年,他都会给村里的环卫工、保安送水果,这一坚持就是三四年。“我老家河南的,来东穆坞村多年,茶摊一开我年年都来取茶喝,老板人好有爱心,每年还送爱心水果。”一位环卫工人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保安也说:“每年7月我都来喝,九曲红梅养胃,我特别喜欢,这里待久了就像自己家。”此外,2023年起,除了夏天的常规茶摊,新生开学时他还会到留下小学摆茶摊,给家长和孩子免费提供自家做的红茶、绿茶。
今年,这份公益的温暖还吸引了村里孩子们的参与。放暑假后,村里的中小学生经常来到茶摊帮忙,他们会主动递杯子、倒水,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虽然都是不起眼的活儿,但邵建红心里满是感动。7岁的小朋友章泽浚直言,“第一次来帮忙时特别紧张,生怕自己做不好。”可当他为工人递上水的那一刻,“我内心充满了开心。”
爱心还跨越千里。因东穆坞村与贵州省镇远县结对,2018年起,邵建红主动资助当地留守儿童和孤儿,其中两个孩子已考上研究生,一个去年入学,另一个今年9月将到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报到。2023年,他还带动村里经济条件较好的朋友前往贵州,截至今年,他们已结对十几名贫困孩子,每年为每个孩子资助4000元,还送上过年红包、学习用品和冬衣。
从公交站的一杯凉茶,到村里的年节关怀,再到跨越山海的助学善举,邵建红用九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善意在杭州这座城市流淌,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