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人民政协报》刊发文章《杭州市政协——委员下沉共谋治理“新点子”》,全文转载如下:
城市每前进一步,治理必须跟进一程。
对杭州而言,晋升为超大城市的层级意味着更强的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意味着更细致的“绣花功夫”和治理模式,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杭州市政协围绕助力超大城市治理,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引导委员履职沉下去,助力基层治理水平提上来。
出行与广大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在市政协委员、每日互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毅看来,杭州这座“数字之城”,交通治堵关键要发挥“数”的作用、提升“治”的手段,以数智赋能推动交通效能的提升。立足调研实际,他建议进一步加强交通数据的开发利用,持续推进全域绿波建设,通过多源感知交通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低成本、轻量化地实现路口流量分析、绿波道路推荐、智能优化配时,同时合理建设可变和潮汐车道,打造更加高效、有序、安全、绿色的城市交通环境。
“过去两年,杭州建设了470多公里绿波带,平均车速提升约25%,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压力。”在2024年底市政协召开的“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水平”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上,方毅分享了喜人的变化。
基层治理除了智治还需要更精细化思维和“绣花”功夫,既要讲究效率,也要追求温度。西湖区政协蒋村街道委员履职小组委员傅学初聚焦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思考。“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暖蜂专窗’,开展灵活就业登记、养老保险参保等专项服务”“结合新就业群体工作性质和实际需求,办好‘小哥学院’‘三新学堂’‘崇学青年夜校’等”“通过建设‘小哥优惠食堂’、暖蜂驿站、24小时开放站点,灵活设置‘暖蜂巴士’‘小哥能量站’等流动服务站点”……加快助力新市民来杭、留杭、融城,正成为基层政协委员为民履职的必答题。
为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还开展了“委员进中心 履职为人民”活动。市政协委员进实践中心参加轮值,与群众沟通交流,收集社情民意,提供相关咨询服务。实践中心开设了“政协夜学堂”,以市区两级政协委员为主要师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培训讲座和交流活动。
市政协委员、北京观韬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邹峻在参加轮值和“政协夜学堂”相关活动时,注意搜集助力基层治理方面的相关意见建议。带着这方面的思考,在今年市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他围绕“创新我市基层社区治理 提升为民服务综合能力”作了大会发言,提出了切实强化党建引领核心、持续优化小区自治范式、建强社区干部队伍等建议。有关部门听取发言后表示,要认真梳理、积极采纳,把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转化为具体工作举措。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