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将保留青石板铺装
保护延续老街的街巷风貌
桥梁、河埠、流水,构成了三墩老街的底色。五里塘河沿岸的庙西街、庙前街、陈家桥一带,留存着集中成片的古民居、古桥、古河埠等具有乡愁记忆的古建筑,较完整地展现了杭州城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河墩体系、圩田孤丘”则具有典型性和地方特色。
根据公示,核心保护范围主要包括五里塘河河道沿线两侧,水月墩,陈家桥南街、陈家桥北街两侧,范家湾片区,庙西街-卸紫桥片区,庙前街两侧,三墩粮管所片区和西子味精厂片区。在核心保护范围内,除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外,不得进行新建、扩建。
三墩老街的周边区域,则是建设控制地带,在这一范围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在高度、体量、色彩、风格等方面,要与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相协调。
大家非常关心的街巷,则将进行分类保护。
陈家桥北街、陈家桥南街、庙前街和范家湾等街巷,被列为一类街巷,将严格保护街巷的空间特征,延续街巷历史的名称、走向、宽度、两侧高度。范家湾的青石板铺装也将被保护。
这意味着,三墩老街目前的街巷风貌将被保护延续,深受大家喜爱的岁月痕迹,也会保留下来。
西河口、五里塘路、碾米厂片区沿河历史街巷,将严格保护街巷的空间特征、延续街巷历史的线型、宽度,保护界面的连续性、风貌的完整性。
去年,三墩五里塘历史风貌区被列入杭州市第一批历史风貌区保护名录。西湖区提出奋力打造“文创高地”,做精做强“两镇六街区”,三墩五里塘历史风貌区位列其中。
目前,五里塘河边,钱氏古宅、环龙桥、雾龙桥、范家湾1-6号等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东巢碾米厂已率先亮相,很快就成了杭州的一处热门打卡地。
最快今年国庆,三墩五里塘历史风貌区首开区就要开街了。
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东头”
三墩见证着杭州的“西进”
在陈家桥的南端,有一块陈旧的招牌,内容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可以看出“余杭市”“三墩分公司”等字样,这让一些来三墩老街打卡的年轻人好奇:难道三墩以前属于余杭吗?
没错,三墩镇曾长期归余杭管辖,直到1996年,三墩被划入西湖区,成为杭州市区的一部分。所以,三墩这座水乡古镇,还见证了杭州的“西进”。
当年的三墩对于它周边的乡镇来说,是一个规模较大的中心镇,但对于杭州城里的居民来说,刚刚划入市区的三墩就是杭州的“大西北”,代表着偏远和不便。20世纪90年代末,三墩一带的商品房以3000元/平方米上下的价格入市销售,市场反应平平。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杭州城区的范围不断向西拓展,尤其是蒋村一带发展相对成熟之后,三墩逐渐被带动起来了,当古墩路成为一条宽阔的大道,浙大紫金港校区建成投用,杭州“城里人”也觉得三墩不再遥远。润达花园、都市水乡和亲亲家园等小区住进了更多的居民,三墩也逐步成为杭州楼市的热门板块。
此后杭州继续向西,沿着文一西路、余杭塘路,形成了“城西科创大走廊”,这时的三墩,反而成了这条科创大走廊的“东头”,以紫金港科技城为代表,三墩成为杭州的一个科创高地。
虽然三墩整体上越来越“时髦”,但三墩老街并没有被快速的城市化所覆盖。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