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8+4”经济政策助力杭州经济稳进提质
发布时间:2025-08-22   杭州日报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

以政策效力激发更强发展活力,杭州送出了诚意满满的“政策大礼包”:今年,我市在承接浙江省“8+4”经济政策的基础上,迭代更新市级“8+4”经济政策,这也是杭州推出的稳经济一揽子重磅举措。新一轮政策总共包括8个政策包57条政策条款,政策再加量、力度再加码、兑付再加快。

“8+4”经济政策实施进展如何?目前已带来哪些积极变化和实际成果?近日,市发改委精心组织了“政策赋能·杭州答卷——‘8+4’经济政策媒体采风”活动,带领记者团深入企业一线、科研平台、城乡基层,一个个具体而微的鲜活场景,汇聚成百姓可感、企业可及、发展可见的“获得感”图景,在钱塘大地次第铺展——

生态富民的喜悦在山水间流淌,绿水青山正以多元路径转化为金山银山;科技创新的引擎持续轰鸣,前沿成果加速落地;城乡融合的脚步稳健向前,公共服务日益优质均衡;就业帮扶与技能培训精准施策,如同春雨般滴灌到有需要的群众身上;优质政策的滋养高效持续,助力企业不断拓展成长空间……

今年上半年,按照“能快则快、应兑尽兑”的要求加快政策资金兑付,杭州完成市级“8+4”经济政策资金兑付262亿元,兑付进度达到52.2%,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让市场主体更有信心、让人民群众更有依靠。

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

共同富裕的成色越来越足

在这个绿树成荫、蝉鸣阵阵的盛夏时节,淳安县大墅镇的艾农们俯身采摘艾叶,指尖掠过带着晨露的叶片;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的蜂群振翅飞舞,嗡鸣在花丛间织成细密的网;淳安县浪川乡的稻田里蛙声此起彼伏,与风拂稻叶的沙沙声交织成曲……

近日,记者跟随媒体采风团在杭州桐庐县、淳安县的部分乡村走访时看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众多乡村深耕特色产业,田垄间、山野里涌动着蓬勃生机,展现出旺盛的发展活力。

作为全国最大的蜂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桐庐县的蜜蜂友好村已成为国内首个“蜜蜂小镇”。自2019年建成以来,这里已迎来约300万只蜜蜂“落户”,不仅推动了蜜蜂产业发展,也成为集蜜蜂文化体验、生态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特色乡村地标。

如今,大路村正积极探索“蜜蜂+稻田+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据大路村党委书记王陈峰介绍,依托省市县各级资金支持,大路村里已经建成了露营基地、水上乐园等设施,带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现在,我们的19家民宿在暑期经常满房,特别感谢这些好政策!”王陈峰感慨道。

可以看到,作为“8+4”经济政策的重点任务之一,杭州正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如今各项举措成效不断释放,带动效应日益凸显。

淳安县汾口镇杭州千岛农人农业有限公司的光伏车厘子大棚将农业种植与工业结合,一年可发电超9500万度,在全额上网模式下,每年可创造4000万元营收反哺农业;浪川乡则积极探索“稻蛙共生”的种养模式,如今已建成600余亩稻蛙基地,亩产900公斤成蛙,产品供应杭州、上海等地的餐馆和线上平台;浙江禾通制药有限公司深耕艾草全产业链,依托淳安“好山好水”的生态优势,通过“公司+农户”模式,种出叶片肥厚、提绒率高的艾草,去年带动村民增收超80万元。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含金量高、落地性强的扶持政策。

今年以来,在“8+4”经济政策的支持下,杭州的乡村实现“土特产富”全链发展,累计培育10亿元全产业链超20条,其中14条列入2025年省级10亿元全产业链重点培育名单,1条列入百亿元全产业链培育名单,基本构建起省市县协同、多梯度培育、全产业覆盖的农业产业链发展格局。

县城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为推动城乡区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协调发展,杭州围绕“项目提速”,稳扎稳打推进县城承载能力建设再提升。

“以‘8+4’经济政策为引领,杭州深入推进以桐庐、淳安、建德3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聚焦30个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重大项目,着力提升产业平台集聚、基础设施支撑、公共服务保障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经完成县城承载能力提升重大项目年度投资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达79%;县城人口占县域人口比重达到45.37%,较上年末增长0.47个百分点。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刘金洋 通讯员 姚武旦 实习生 郭姝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