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在300米高空 看见杭州的另一种可能
发布时间:2025-08-27   杭州日报

18分钟,33公里,4座跨江大桥——这不是高速公路的里程数,而是杭州CityFly(空中游览)直升机观光带来的云端震撼:从新联直升机场起飞,在300米高空,一路飞越彭埠大桥、西兴大桥、复兴大桥和钱塘江大桥,将钱江新城的天际线与奥体中心“大小莲花”尽收眼底。

去年10月底,杭州首条钱塘江低空游览航线启航;今年6月,CityFly(空中游览)被纳入“杭州科技旅游十景(十线)”,4条低空游览航线,吸引了探险爱好者与研学游客前来打卡。该航线运营10个月,累计接待游客超3200人次(国际游客占比为5%),成为今年春季以来杭州文旅市场的新亮点。在低空游览的“导流”效应下,更有“空中看客”变成“飞行学员”。

这条仅18分钟的低空航线,打开了深度游览杭州的新方式,也悄然改变着杭州文化旅游市场的格局——它让300米高空的风景触手可及,也让鸟瞰杭州有望成为新日常。

4条航线,4种方式“跃”见杭州

“游客登机要签订安全协议,接受安全培训,包括救生衣穿戴示范、登机动线说明、飞行中行为规范。由于航线主要经过钱塘江水域,所有游客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直升机专用救生衣。”在位于杭州萧山的新联直升机场,工作人员耐心向游客讲解登机手续,“直升机的登机过程与普通民航客机不一样”。

登机环节,可谓专业性拉满。游客需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从直升机侧前方45度角方向接近并登机,严禁靠近机尾旋桨区域——该区域在旋翼高速转动时存在较大风险。

作为杭州首条钱塘江低空游览航线,自去年10月由杭州新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以来,迅速吸引了众多敢于尝鲜的玩家。

截至目前,该项目共推出4条游览航线,分别为“启航御风”“亚运逐梦”“钱塘观云”以及“西湖拾光”,飞行时间为5分钟至25分钟不等,飞行里程最短的是8公里,最长的有45公里,最多可以一次性“跃”见杭州十大标志性景点。

“目前在低空游览层面,最受欢迎的是‘钱塘观云’航线,涉及8个景点。多数游客是出于好奇和寻求独特体验而来,也有不少摄影爱好者专门来打卡。”新联通航负责人姜路军表示,现阶段基地共有6名机长,拥有Bell 505、Bell 407等4架可供低空游览的直升机,从基地起飞,不到一分钟就能抵达钱塘江上空,之后向西飞行,依次飞越4座大桥。

尝鲜到“常鲜”,未来可期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产业之一,“低空经济”于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低空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空中游览、个人出行等形式开辟出“低空+文旅”新赛道。

在此背景下,杭州积极布局低空文旅新场景:2024年9月发布的《杭州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提出,支持低空文体会展,鼓励企业围绕商贸、文旅、体育、研学等开展低空飞行体验、空中游览等活动;今年6月,杭州文旅部门发布“杭州科技旅游十景(十线)”,同步推荐了以体验性为主的钱塘江低空游览航线,以及面向研学市场、注重航天航空知识科普体验的未来产业基地·元宇宙应用场景体验馆。

在政策推动下,市场响应加速。在杭州,除了新联通航的基地之外,杭州湘湖直升机飞行基地的关注度也很高,不少游客为体验一把“空中赏湘湖”特意前来。有数据显示,“五一”期间该基地的网上预售订单超过6000人次,考虑到承载量的问题,基地提前停止了预约。

低空飞行并非简单的“说飞就飞”,尤其是在城市上空开展游览活动,涉及多重挑战。

姜路军粗略估计,目前浙江省内有40余家通航公司,新联通航在建德与萧山均设基地,“9月,建德与萧山会实现双基地直飞,这在杭州低空游览领域,也是一项突破”。

据了解,新联通航建德航空小镇基地年均接待量可达6000人次,年承载量为1.5万人次,而萧山基地,一年的承载量为1.8万人次。尽管低空游览仍属于小众项目,但姜路军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参考纽约、东京、大阪等低空游览成熟的航线,他算了一笔账:增加起降点、提高航班密度、优化运营模式等,都可以降本增效,从而降低每一次游览费用。

“如果一天有20组游客来体验,跟现在一两组游客,最后的成本分摊完全不同。”他解释,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和运行效率的提高,未来城市间的短途运输人均票价,有望降至千元左右,让更多市民游客能够体验低空飞行的魅力,随之带动国际游客接待量的增长。

游客变学员,开启“蓝天梦”

显然,低空游览不只是观光方式的创新,还是“低空经济”这个新赛道上直观的入口之一;它凭借其“大喇叭”效应,极大地增强了瞬时体验带来的快乐,也点燃了更多人投身飞行的决心。来自上海的钱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4年前,从事影视行业的钱先生来到杭州,开启直升机驾驶学习之旅。几年前在海外旅行时的一次低空游览,如同一颗种子落进他心里,渐渐发芽。

“我是摩托车爱好者。那天,我就骑着摩托车,一直从上海骑到杭州,没有冲动,只有期待。”他说,最初的训练基地还在建德航空小镇,如今已转至萧山,在钱塘江上空学习飞行,视角的切换,仿佛为他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对他而言,学习直升机驾驶并非一时兴起的冒险。从严格的体检到繁复的理论学习,从模拟训练到真正握住操纵杆冲上云霄,这是一段严谨、艰苦却充满勇气的旅程。接下来,他将迎来飞行生涯的关键节点——“放单飞”考试,在既定航线上独自驾驶直升机来回飞行。

他说,“空中没有容错的空间,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精准而清醒。”然而,严谨之外,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自在与狂喜。“当你真正驰骋于云端,那一刻,‘海空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句诗,有了具象的画面。”

为何选择杭州?钱先生坦言,他曾比较过多家培训机构,最终被杭州这家拥有浙江省唯一具备CCAR-141资质的直升机航校所吸引,飞行训练空域跨越钱塘江,相较于其他基地,更具挑战与魅力。

如今,跨省来杭体验“低空”项目的人越来越多。恰如电影《飞屋环游记》中那个用气球拽着屋子去冒险的卡尔爷爷,银幕中的飞行梦想正照进现实。从“空中看客”到“飞行学员”,从地面到天空,“低空经济”为城市文化旅游带来新的变量,也重塑了普通人与天空的关系:它不再遥远,而是可触、可感、可拍摄、可分享、可驾驶的新日常。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张雅丽 通讯员 宁非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