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昔日“结盟”施援手,如今“结伴”话“共生” 烽火天目山“长出”国际合作新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05   杭州日报

9月2日,在天目山下盛村畈的一块农地旁、昔日美机轰炸日本的“长机”指挥官杜立特落地敲窗的农舍里,“营救杜立特主题展”建成开放。展览中一架仿制的美B-25轰炸机和三块战机残骸碎片,掀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把人们的思绪又拽回到83年前中美联合抗日的那段烽火岁月。

1942年4月18日,“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部署实施轰炸日本行动。为确保战机平安返航,美方决定与中国结盟联合抗日,完成轰炸任务后的战机将在衢州机场着陆。

然而,轰炸行动却出师不利。美方意图早早被日军识破,轰炸行动在仓促间提前进行。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机队完成轰炸“凯旋”返航的途中,遭遇了恶劣天气,再加上行动仓促,未来得及与衢州机场“打招呼”,致使参与行动的16架轰炸机悉数与地面失联,被迫选择迫降或弃机跳伞。

危急关头,“盟方”中国的官兵和百姓提供了硬核支持。除一架飞机前往苏联,3人身亡、8人被日军俘虏外,其余64名美国官兵均在中国境内获救。

一句“how do you do!”,美国大兵眼亮了

跳伞官兵中,长机(1号机)上的5人降落在临安境内,他们是:美陆军航空兵中校杜立特、副驾驶员科尔、领航员波特、投弹手布雷默、射击手伦纳德。

杜立特降落在天目山镇白鹤村盛村畈的农田中,在一个磨房(水碓)里过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满身泥浆的杜立特行走在田垄上,被浙西行署的哨兵发现(注:浙西行署为抗战时期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所在地,领导浙西23个县市的对敌斗争)。

科尔降落在距杜立特降落点6公里的太湖源镇射干村,被村里的保长(村长)送到了浙西行署。

波特和布雷默降落在太湖源镇碧淙村,被村民“押到”了吴家祠堂,“遇到”了略通“洋文”的村小学教师朱学三。正是朱学三一句夹生的“how do you do!”(你好),让两个美国大兵看到了生的希望,也为朱学三带来了50年后赴美“受谢”的荣耀。

通过简短的对话,村民了解到,从天而降的两人是轰炸日本的美国士兵,是中国的“盟友”。大家立即给“外宾”松绑,被朱学三带到家里,饭菜招待。老乡们听闻朱学三家来了两个轰炸日本的美国英雄,都纷纷来打烟敬茶。第一次用筷子,饭菜总夹不到嘴里,两位美国大兵的滑稽“表演”,逗乐了围观的群众,后来还是朱学三的母亲为他们煮了一锅鸡蛋才解了“围”。

就在大家送波特和布雷默往浙西行署的途中,遇见了在山间“打转转”的伦纳德,三人一起被送往浙西行署。当先期抵达浙西行署的杜立特和科尔看见同机的战友,五个绝境逢生的美国“老乡”喜极而拥。至此,1号机上的五名飞行员,历经曲折惊险,在临安百姓的营救下平安团聚。吃过中饭,五名飞行员高高兴兴地与“恩人”合影留念。

临别时,五位飞行员分别在朱学三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名字和通讯地址,布雷默和波特还把各自的太阳镜和铂合金腕章送给朱学三。随着吉普车引擎声的渐行渐远,五位飞行员带着浙西人民的深情厚谊,告别了天目山。

50年后赴美受谢,收获英雄般的礼遇

天目山下的这一别,转眼过了半个世纪。

1992年,美国隆重举行杜立特机队轰炸日本50周年纪念日,高规格邀请昔日中国“恩人”赴美与飞行员相聚。

是年3月13日,被新闻界称为“中国五老人访美”的外交盛事被聚焦在镁光灯下。“五老人”为:临安的朱学三、遂昌的刘芳桥、台州的陈慎言、嘉兴的曾健培、三门的赵小宝。

朱学三的孙子朱立军披露了爷爷访美期间的诸多细节:

“五老人”在美的“深度游”共持续了22天。游历了3个州5个市。出席了七次接待活动、两次记者招待会。平生第一次踏进白宫、五角大楼和国会大厦。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专门写信祝贺,向“保护过我们坠落的飞行员的中国公民致以特别的问候”,还赠送了签名照片和白宫画册;时任副总统奎尔、国防部长切尼亲切接见了代表团;明尼苏达州和罗切斯特市均授予“五老人”荣誉市民称号,当地各界志愿者接力“自驾”全程接送五位老人。甚至还有市民给中国餐馆送鲫鱼给“五老人”加餐……

在美期间,“五老人”收获了英雄般的礼遇。美联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媒体都在重要时段和版面作了重磅报道。“五老人”的访美,成为“乒乓外交”之后,中美外交史上的又一段佳话。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美期间,尽管受到了“高礼遇”接待,但朱学三依然“借题发挥”亮出了中国人民的“和平发展观”。在即将告别美国的记者招待会上,朱学三说:“今天我们被邀来贵国参加纪念活动,有很大的意义,我想它的目的就在于我们要记住这个历史教训,不要再犯战争的错误!”

盛村畈长出国际合作新故事

83年风云激荡,当年杜立特着陆的盛村畈的草树绿了又黄,从烽火岁月中穿云破雾的天目山早已换了人间。

在白鹤村的村口,口袋公园“天目来鹤”缤纷落成,藻天线装扮一新,迎接即将前来参加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各国来宾。在天目山期间,各国来宾将围绕“世界生物圈”计划如何推动自然保护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携手进”的核心议题,碰撞思想、分享观点、交流互鉴,让全球分享美丽中国的“绿色密码”,为《杭州宣言》推动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向新出发,让世界各地的“绿水青山”在20年“中国经验”的启示下,滋养出更多的“金山银山”。

随着这个十年一度的全球生态盛会的召开,在天目山,一段“结盟”合作往事正在历史的烟云中渐行渐远,一个致力于打造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结伴”合作新故事正在唱响中国的新时代、世界的好声音。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思想的浇灌下,绽放出愈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浮玉依然佳山水,天目已然新天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管光前 临安微融圈 陈利生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