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决定
发布时间:2025-10-30   杭州日报

2025年重阳节之际,昨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截至2024年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227.27万人,近五年增长超38万人。《决定》锚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目标,分两阶段推进:2027年年底建成全国老年友好型城市标杆,2030年年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典范,融合“人间天堂”生态本底与“数字之城”科技动能,打造“幸福颐养”民生品牌。

具体来说,我市将围绕老年人生活全场景,从七大维度推出20项特色举措,凸显鲜明的辨识度。

《决定》明确,在适老环境打造上,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将纳入城市更新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构建“15分钟无障碍环境生活圈”,实现重点场所无障碍设施覆盖率100%。交通领域,推动公共交通长者卡与“市民码”融合应用,实现“卡码通乘”;社区层面,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适老健身设施与风雨连廊,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确保困难老年人家庭“愿改尽改”,让“人间天堂”更添适老温度。

普惠养老服务突出“家门口的幸福生活”。我市将与国土空间规划同步开展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特色街区等,集聚照护、助餐、康复等功能。发展普惠支持型养老机构,推广“家院互融”模式与家庭养老床位,新建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并在农村创新区域设点、流动服务、邻里互助等方式,偏远山区设互助养老设施,兼顾城乡养老需求。

“数字赋能”是我市老年健康服务的鲜明特色。依托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医疗),落地“家医智能体”等智慧产品,推动互联网医院与居家护理相结合,支持医学影像大模型、“AI数字分身”等技术与医疗康养服务深度融合。同时,高标准建设市级老年医疗中心,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全覆盖,95%以上医疗机构建成老年友善机构,深化“医养护”驿站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构建全周期健康链条。

公共服务推出“全城通吃”“全城通学”“全城通游”等“全城通”系列服务,发展旅居养老等特色乡村养老产业。健全“爱心卡”制度,为高龄及困难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等“六助”服务,支持流动助浴车等多种业态。公共服务场所保留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线下窗口,为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平衡智慧便利与人文关怀。

社会参与方面,创设“养老护理员节”,做优“银龄行动”等老年志愿服务品牌,鼓励专业人才参与文明实践、基层治理,建设高层次老年人才智库,提高低龄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彰显“老有所为”的城市活力。

《决定》还明确要建立四级联动老龄工作机制,以多元筹资模式支持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通过各部门协同推进、人大加强监督,使我市不仅成为青年发展之城、向往之地,也成为老年人“幸福颐养”的宜居天堂。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朱颖婕    编辑:郑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