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塘江畔浪潮奔涌,全国首创的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内,一场场协商会“金点子”频出,一项项履职活动精彩纷呈……协商民主之花与滚滚向前的钱塘江潮、时代浪潮同频共振、相映生辉。
2022年10月27日,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正式启用。三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市政协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政协委员、政协各界别组、各区县(市)政协及各联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实践中心围绕协商主业,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创新打造协商品牌,不断推动政协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让更多协商成果落地生根。
自启用以来,实践中心首位度持续提升、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功承办了2023年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征集活动启动会暨现场推进会、人民政协协商平台建设研讨会等大型活动,获评“2023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2024年度全省政协工作创新案例”,得到全国政协多位领导批示肯定。
这里不仅是展示政协工作的窗口,更成为协商议事的重要平台、委员履职的有效载体、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以其创新实践践行着“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内涵。
打造开放窗口,讲好政协故事
“欢迎来到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 随着讲解员亲切的声音,又一批参访者开始了他们的协商民主体验之旅。
这里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扇向世界开启的民主之窗。自启用以来,实践中心围绕功能定位,不断优化展陈内容、创新讲解方式、提升接待水平,向各界参观者讲述生动的政协故事和杭州故事。
围绕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实践中心精心策划九个专题展陈模块,利用高科技声光电技术持续提升展陈质量,并制作主题宣传片《奋进新时代 同心向未来》,采用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打造实践中心云上空间——“云上中心”,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协商民主的魅力。
“每次来到实践中心,都能感受到新的变化。”一位常来参观的市民说。的确,这里的展陈内容始终保持着活力——“潮起钱塘 见证伟力——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杭报集团大型融媒采访成果展”“弄潮儿向涛头立·杭州市政协书画精品展”、各区县(市)政协活动周特展等50余场特色专题临展不断推动政协工作从“神秘”走向“透明”,从“幕后”走向“台前”。
讲解服务也让人耳目一新。针对不同参观群体,实践中心精心打造了“政务版”“青春版”“港澳版”三种特色讲解版本。其中,“政务版”突出实践成果与首创价值,“青春版”着重阐释协商民主理念与实践,“港澳版”突出大团结、大联合主题。这种“一类一策”的精准传播,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听得懂、有共鸣。
“这次走进实践中心,让我真切体会到协商民主既管用又实用,它就像一座桥,把我们澳门青年与祖国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澳门劳校中学陈同学在参加交流活动后深有感触。去年8月,澳门青年浙江学习交流团的20名青年代表到访实践中心,讲解员通过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阐释,让澳门青年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协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自启用以来,实践中心共举办协商议事、学习交流、委员讲堂、便民服务等各类活动2796场,接待海内外考察团队1161批,累计访客超32万人次。实践中心还与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市委党校等单位合作,为来自全国各地政协的委员履职能力培训班39批学员约1708人次开展现场教学,成为宣传展示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讲好新时代中国人民民主故事的重要窗口。
搭建协商平台,激荡政协之声
如果说实践中心是一艘航船,那么协商民主就是引领它破浪前行的风帆。三年来,实践中心持续打造“要协商,进中心”“委员进中心,履职为人民”品牌,不断搭建对话交流平台,拓展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发挥专家学者智库作用,让多元声音交流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共开展各类活动2796场,其中协商活动658场。
市级协商服务发展大局。围绕“大力提振扩大消费”“推进杭州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议题,市政协积极开展“请你来协商”月度协商会,聚焦中心大局,汇聚各界智慧,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各专委会也在中心密集开展履职活动。经济委“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协商会、城建委“构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协商讨论会、提案委“模拟政协提案调研座谈会”专题协商等系列活动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协商格局。
基层协商延伸履职触角。目前13个区县(市)政协均已连续三年进中心开展了3轮“区县活动周”,举行专题协商会、协商座谈会、专题讲座、读书分享、主题培训等各类活动380场。滨江政协“拥抱AI”展科技风采、上城“委员工作室”送惠民服务、淳安“百村百坊”促乡村振兴……各区县(市)活动特色鲜明,精彩纷呈。
民生协商直击痛点难点。市建委的“杭州市城市更新‘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讨会、市综合执法局的“借地合力破解地铁口非机动车停放难”协商会、市园文局的“推动杭州公园绿地增值化发展”座谈协商会……市政协积极协调市直部门进实践中心开展专题协商,一场场“民主促民生”部门协商活动的举行,让一批又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这里找到解决方案。
彰显委员情怀,擦亮为民底色
“今天政协值班的2个小时真当充实!”今年8月,市政协委员王春凤在实践中心完成了一场“履职接力赛”:接听市民热线、开展政策直播、接待外地调研。这样的履职场景,在实践中心已成为常态。
三年来,实践中心持续深入开展“委员进中心、履职为人民”主题活动,不断强化实践中心委员工作室服务保障、意见建议处置、社情民意报送办理等工作,共有25个界别组的1387人次委员在实践中心委员工作室开展轮值服务,接听热线电话1436通,线下接待群众505名,收集整理意见建议2136条,634条转化为委员来信转交相关部门办理。
从线上到线下,委员服务“全时在线”。线上,委员们化身“政策主播”,通过专题直播解答民生关切;线下,委员工作室每日迎客,委员们轮流坐班,认真记录每一个诉求,让群众随时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解得了难。
界别优势在实践中心充分绽放。科技界别聚焦“芯片攻关”的技术研讨、妇联界别关注“育儿焦虑”的暖心对话、社科界别针对“数字鸿沟”的深度思辨……三年来,“界别履职周”期间共开展界别履职活动283场次,各界别用专业智慧为民生关切献计出力,让履职工作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一批具有杭州政协特色的履职品牌不断成形——“杭州政协夜学堂”里,委员们用通俗的语言解读政策,50期讲座吸引了线上线下上万人次参与;“委员面对面”活动现场,群众带着问题而来,满载答案而归;“轮值委员专题直播”更是让履职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线上即时响应、线下深度跟进”的良性循环。
强化联盟协同,共绘同心之圆
今年夏天,实践中心迎来了一场别样的协商活动——首期“行业议事直通车”聚焦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发展,汇聚政府、企业、协会商会等多方智慧,为破解行业发展难题出谋划策。
这是实践中心深化联盟协同的又一创新探索。三年来,实践中心坚持与联盟单位共建共享,以协同联动为抓手,不断巩固拓展与各联盟单位合作的深度与广度,让协商民主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开花结果,绘就团结奋斗的同心圆。
多元主体在这里奏响“协奏曲”。“杭州市社会组织协商民主创新实践基地”在中心揭牌;市工商联的“会长圆桌会”上,关于“民企如何利用好中央的增量政策”等协商热火朝天……实践中心携手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市工商联等创新构建社会组织协商制度化平台,为社会组织、行业商会参与民主协商开辟了新路径。
“融媒协商”让共识“破圈出彩”。紧扣民生热点、聚焦群众关切,实践中心积极打造“橙柿·阳台”“杭网议事厅·智汇阳台”等特色协商平台。“杭州停车能否以分钟计费?”“老菜场如何焕发生机”“孩子暑托问题”“老旧住宅电梯更新”等一系列民生议题被热烈讨论,有关意见建议直接报送市委办公厅民意办,推动相关部门启动可行性调研,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完美接力。
“青蓝相接”的履职传承为协商民主注入了更多青春活力。三年来,实践中心持续拓展提升模拟政协学生社团建设,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模拟政协社团”等载体,让众多青少年在这里完成了民主实践启蒙,多份由中学生撰写的模拟提案经政协委员提炼完善后,最终转化为城市建设的具体举措,民主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协商民主的大门永远向广大市民敞开。实践中心常态化开展“市民代表走进协商民主”系列活动,邀请普通市民走进这个充满魅力的“民主会客厅”。在这里,市民们不仅可以实地感受协商民主的浓厚氛围,还能通过新增设的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通道建言献策。每逢市“两会”召开,许多市民专程来到实践中心观看大会直播,热烈讨论城市建设、积极参与建议征集。三年来,实践中心共举办“市民代表走进协商民主”活动21期,累计参加群众达350余人次,协商民主从政治名词变成了可感可触的生活体验。
未来,实践中心将进一步做好巩固、提升、拓展的文章,聚焦功能升级,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深化协同联动,打造更多元立体的协商矩阵和更温暖高效的委员之家,让智慧火花在这里碰撞闪光,让民主理念在这里浸润人心,持续擦亮杭州政协协商民主实践的特色品牌,在服务中心大局、增进民生福祉中展现新的担当和作为。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