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河庄街道持续探索符合区域实际、体现群众意愿的治理新模式,系统推进“江城哨兵”机制与多村混合安置社区融合治理两大重点工作,有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10月21日上午,河庄街道举行“请你来协商·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会,围绕“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打造江城河庄新品牌”开展专题协商。区政协副主席杨帆,街道主要负责人,区政协经科委、社法委相关负责人以及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成员、协商议事红色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及基层群众代表等参加。
与会人员实地走访“江城哨兵”驿站与田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入了解“江城哨兵”机制运行成果与“村事社办”服务窗口在多村融合型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并在座谈会上围绕调研所见、基层实际积极建言献策。
杨帆对河庄街道在基层治理方面的探索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她说,“江城哨兵”机制与“村事社办”窗口的打造,既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创新,也是政协协商民主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她表示,要以更高标准建强队伍,用心用情做好基层干部和社工的关怀保障,不断完善“哨兵”群体激励机制。要善用民间调解资源,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老干部、老知识分子等群体的经验优势,织密多元共治网络。要深化智慧治理赋能,加快建立事件数据库分析共性问题,推动源头治理。要强化部门协同联动,打破条块壁垒凝聚工作合力。要做好经验转化文章,系统总结河庄特色做法,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范式,推动创新成果在更广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河庄街道主要负责人对政协委员及各界代表的到来表示感谢,并详细介绍“江城哨兵”与“村事社办”两项工作的治理理念。他表示,街道将认真吸纳各方建议,持续推进机制的系统化与规范化建设,务实推进治理能力迭代升级,努力在社会协同与秩序构建中发挥更实作用。
此次协商活动以“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汇聚各方智慧,进一步凝聚了治理共识,为河庄街道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打造特色品牌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动力。
现场发言摘录
俞常恩
区政协委员、杭州塘巢产业服务集团董事长
建议系统梳理“江城哨兵”反馈的共性问题,优化城市治理路径,同时完善“村事社办”线上办理与社区协助模式,强化社工业务培训与正向激励,促进基层人才发展。
张立明
区政协委员、浙江明杰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参与基层治理的哨兵们增强防护意识,注意人身与交通安全,同时需持续加强社工业务能力建设,确保服务专业性与公信力。
赵云
区政协委员、浙江桀豪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提升民政服务精细化水平,精准对接居民多元化需求。
陈国民
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建议要以党建引领聚合力,鼓励基层治理多元参与,固化经验创品牌,推进数字化治理,打造智慧治理模式。
程甦超
区政协委员、区政协社会法制和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建议系统总结“江城哨兵”“村事社办”等机制经验,加强制度提炼与品牌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系化模式,推动实践成果广泛落地。
俞丹
区政协委员、区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
建议推进“村事社办”服务标准化建设,健全常态化社工培训机制,并构建以办件量、满意度与时效为核心的多维评估体系。
邵立刚
区政协委员、杭州市文海启源中学副校长
建议优化“江城哨兵”队伍结构,完善问题筛选与反馈机制,强化业务培训与后勤保障,增强参与者归属感与成就感,推动机制经验推广。
张国庆
区政协委员,前进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书记、校长
建议结合服务内涵为“江城哨兵”设立特色名称,增强文化感染力;通过选树典型、宣传事迹等方式强化宣传激励,形成示范效应。
高强
河庄街道田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建议社工培训突出实践导向,推行轮岗实操,提升业务能力;同时物业应精准掌握居民数据,提升管理效能。要强化社工责任意识与服务态度,发挥“人”的核心作用。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