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罐头食品厂旧址,将成为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5-11-10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1958年,那是一个沸腾的年代。

在上城望江,诞生了杭州罐头食品厂,每天,三台锅炉齐开。

一个个泛着金属光泽的罐头,从杭州销往二十余个国家,里头盛满香喷喷的食物,有油焖笋、午餐肉、黄桃、橘子、马蹄……为国家创汇超过2亿美元。

近日,我们从望江街道得知,已经空置了很久的原杭罐厂旧址将打造“杭罐1958”生活艺术社区,以“延续文化脉络、链接多元共生”为更新理念,在保留“罐头”历史记忆与工业遗存的基础上,注入全新内容和多元活动。

图片

摄影:江玥

昔日的老厂、锅炉、烟囱将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杭罐1958”是否会成为杭州的打卡新地标?

杭罐厂的过去:

员工不愁吃不到肉

周边居民进厂赚季节性外快

食指伸进拉环,手掌抵着罐身,一用力,“啵——”的一声,罐头的盖子被撬开,肉香四溢——这一刻的美好,烙在沈金囡的骨子里。

沈金囡家里有5人都是杭罐厂的职工,她的丈夫刘金荣78岁了,曾在厂里供销科工作。

沈金囡说:“厂里的小孩经常有肉吃,肉罐头烧冬瓜、本鸡汤捣饭,吃得壮嘟嘟。”

肉罐头哪来?厂里时不时有残次品罐头,像罐子瘪了、漏气了等,卖不出去,就当作员工福利发放。本鸡汤呢?做鸡肉罐头时,煮鸡肉产生的汤,罐头里用不到,那就拿个木桶盛着放食堂,加点番茄、毛豆等配菜,就是一桶丰盛的汤。

图片

供图:城更集团

这点,70岁的戴水娥也能作证。1980年前,她是近江村的农民;1980年,因土地被征用,她进了杭罐厂,成了实罐车间的一名工人。

当时有空罐、实罐两个车间,前者生产罐头容器、后者生产罐头里的食物。戴水娥在车间里煮猪肉,去皮、去骨后的猪肉还分成肋条、后腿、前腿三部分来处理。

遇到一些季节性大采购时,偶尔前端工序人手不够,还会请周边居民来帮忙——

冬季的凌晨,冷得很,但不少居民兴致勃勃地在厂里排队。

“橘子到咯!”随着一声吆喝,载满橘子的大卡车到了,每位居民从车上领到一堆橘子。他们要带回去给橘子剥皮、去筋,橘子皮可以留着晒干当陈皮、橘子肉就等厂里收走挣一笔报酬。

图片

供图:城更集团

能托举起那么多家庭,杭罐厂当然是有底气的。它生逢轻工业蓬勃发展的年代,很快便壮大成浙江最大的罐头食品厂,也是全国十大出口罐头企业之一,到1985年产量已达到1.62万吨,“梅林”牌便是杭罐厂的商标。

在其最发达的时候,厂里共有两千多名员工,他们在这里扎根,慢慢衍生出了始版桥区域成熟的生活磁场。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凌姝文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