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一共有3311名儿童主任 这到底是个什么“官”?
发布时间:2025-11-20   都市快报

入户走访,曾被误认为是骗子

小朋友给冯轶君戴上自己做的花冠 

“这是我做的花冠,可以给你戴上吗?”

昨天下午,在滨江区钱塘帝景幼儿园(永久河分园),几个小朋友围着冯轶君,欢声笑语不断。

35岁的冯轶君,是一名儿童主任。

今天是世界儿童日。这是由联合国于1954年倡议设立的全球性纪念日,定于每年11月20日,旨在促进儿童权利保护、福利改善及教育发展。

2010年5月,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共同启动“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选取12个县的120个村作为试点,在每个村设置一名专职人员,负责将儿童福利政策精准落实至有需要的孩子。这些专职人员,就是后来的“儿童主任”。

他们把我当成骗子

冯轶君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圆脸,常常扎着一头马尾。大学毕业后,她曾从事金融行业。2023年,她考取南开大学社工专业在职研究生的同时,也成为了联庄社区的一名社工,主要负责帮扶工作,儿童主任是其中一块重要的内容。

对冯轶君来说,这份工作充满挑战。

“他们把我当成骗子。”她笑了笑说。

儿童主任长期服务于困境儿童、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要日常入户走访,了解并上报辖区内困境儿童活动组织、保障政策落实、监护缺失和侵害等情况。

在为流动儿童建立档案和进行随访前,儿童主任会先打电话联系家人,有的人并不理解这份工作,会把他们“当成骗子”。

联庄社区有一位退休的律师,从事公益服务很多年了。最近的一次活动,他带来了他的外孙,一位患有孤独症的10岁男孩。他们曾花费近百万元用于治疗,但效果并不好。多年后,直到家里迎来第二个孩子,老人才愿意坦然诉说往事。

“当他们愿意开口,往往意味着伤痛开始平复。在这之前,我们不便多问,这份谨慎与敏感,需要被充分尊重。”冯轶君说。如何把握工作的边界感,尤其是触及家庭内心深处的伤痛时,更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技巧。

刚接手这份工作的时候,她也不知道怎么介入孩子父母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伤口。

在“前辈”周美燕的带教下,她逐渐学会沉下心去倾听,努力成为一个“有心人”。她会主动留意哪些学校对特殊孩子更包容,记录哪个特色公益项目能帮助孩子,以便在居民需要时迅速提供有效的信息。

“我们会提前梳理清楚流程和政策,告诉他们需要准备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情况,尽力让这个本就艰难的过程,能进行得更顺畅、更有尊严一些。”冯轶君说。

她的微信里有一个77人的群,代表着77户残疾家庭。无论多晚,只要群里有人求助,她都会及时回复。“他们信任我才来找我,任何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一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说,“我不能让他们等。”

周美燕和冯轶君(右)在讨论儿童工作

冯轶君在处理工作


不能多问

由于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度仍有待提高,许多家庭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冯轶君发现,不少孤独症孩子在0-3岁时已有症状显现,但在初期,家长往往不愿承认孩子“有问题”。

如何走进这些敏感的内心?

“不能多问,但我能察觉。”这是冯轶君的答案。

她提及“欣欣妈妈”的例子。初次见面时,这位妈妈给冯轶君留下“特别漂亮、有气质”的印象。然而,半年后再见,对方却憔悴了许多,“仿佛老了好几岁”。

冯轶君悄悄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女儿患有多动症,治疗了半年,康复进展缓慢,家人为了减轻负担,想给孩子办一张残疾证,却遭到她的坚决反对——“这个标签会跟她一辈子。”

此时,儿童主任不仅是情感的支撑,更是家庭与复杂社会支持系统之间的桥梁。

除了倾听,冯轶君会找准合适的时机,通过在她看来“不那么刻意”的方式,普及政策,实现资源有效“嫁接”。比如杭州哪里有靠谱的康复机构;可以申请多少额度的儿康报销;哪些康复项目纳入了报销范围。

“一位需要全天候照顾特殊孩子的母亲,她的事业、生活、社交圈可能会全面崩塌,那种压力外人难以想象。”冯轶君也是一位妈妈,对此,她深有感触。

儿童主任的挑战

设立儿童主任,是为了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建立一支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工作队伍。他们的工作,让国家政策更加贴近儿童家庭,使服务更加可及。

根据2019年民政部等10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儿童主任由村(居)民委员会委员、大学生村官或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担任,优先安排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担任。

目前,杭州共有3311名儿童主任,放眼全国,我国目前已配备儿童主任超66万名,基本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然而,要更充分发挥儿童主任在基层的作用,依然任重道远,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首先,精力有限。

目前,许多儿童主任大多是兼职,在负责儿童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村(社区)的事务,存在精力有限、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

其次,能力不足。

涉及与儿童沟通、心理疏导、个案干预等相对专业的工作内容时,许多儿童主任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如何破题?

民政部门正积极选优配强工作力量,逐步提高儿童主任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杭州市民政局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杭州正在进一步完善“儿童督导+儿童社工+儿童主任”队伍培育机制。

2024年7月,杭州市地方标准《儿童主任服务规范》发布,为全市儿童主任服务提供了规范模板。目前,杭州正在举办儿童主任实操大赛,以赛促学,加强基层儿童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

“一个专业的儿童主任,既是懂政策的‘执行官’,又是懂孩子的‘知心人’,更是懂资源的‘链接者’。”杭州市民政局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正在鼓励更多儿童主任通过考证转化为儿童社工,打造一支有情怀、懂专业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力争到2035年,全市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儿童主任比例不低于60%。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困境儿童是需要更多人呵护和关爱的花朵。

扎根基层的儿童主任,是确保困境儿童权益保障政策在基层落地的主要队伍之一。他们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收集员,也是政策宣讲员,他们是家庭和学校之外,离孩子最近的人,也是“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进泥土的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濮小燕 通讯员 马倩倩 摄影 记者 江玥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