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吟街,市民在银杏树下打卡拍照。 记者 陈中秋 摄
“风好大,吵得睡不着。”
“早上起来全是落叶”……
随着新一股冷空气抵达杭州,前天晚上到昨天上午,大家能明显感觉到风力的增大。受其影响,昨天早晨浙江大部分地区最低气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浙北地区普遍跌到了10℃以下。湖州、嘉兴地区最高气温仅剩13~14℃,和前天接近20℃的气温相比,降幅明显。
冷空气影响后,今天开始到29日,杭州早晨最低气温较近期有所下降,最低气温平原地区2~5℃,有霜或霜冻,山区-2~1℃,有薄冰。早起外出的朋友要注意防寒保暖。另外,冷空气还带来了一些污染物,使得局部地区会有浮尘,敏感人群出门记得戴好口罩、做好防护。
杭州市气象台发布
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昨天15时04分,杭州市气象台发布主城区霜冻蓝色预警信号:受辐射降温影响,预计26日早晨杭州市西湖区部分镇街(转塘街道、双浦镇、留下街道等)及西湖风景区局部街道最低气温2~4℃,有霜冻,请做好茶叶、花卉、蔬菜、瓜果等作物的防护工作。余杭、桐庐、萧山、富阳、建德和临安昨天下午也发布了霜冻蓝色预警。
霜一般形成在寒冷季节里晴朗、相对湿度较大、微风或无风的夜晚。在晴朗的夜间,因为无云,地面热量散发很快,在前半夜由于地面白天储存热量较多,气温一般不易降到0℃以下。特别是到了后半夜和黎明前,地面散发的热量已很多,而获得大气辐射补偿的热量很少,气温下降很快,当气温下降到0℃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附着在地面的土块、石块、树叶、草木、低房的瓦片等物体上,就凝结成了冰晶,因此形成霜。
为什么我们看到气象台、天气软件播报的气温没有到0℃以下时也会出现霜呢?那是因为气温测量的是某地在防止太阳辐射的百叶箱内,距离地面1.5米高处的空气温度,与结霜的物体表面实际温度有一定差别。近地面的辐射冷却效应会形成一个“逆温层”,也就是从地表往上温度不是降低而是升高的。
昼夜温差10℃以上
这些健康问题要注意
除了整体气温下降,杭州未来几天还有一个特点:昼夜温差很大,基本都在10℃以上,最大温差28日可达13℃。
这种“过山车”式的气温变化,身体很容易适应不过来,进而引发健康问题。尤其要当心感冒、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梗)和呼吸道不适。
气温骤变会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失衡,血压波动加剧,增加心梗、脑卒中等风险。研究显示,温差超过10℃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与此同时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黏膜,易引发感冒、流感、哮喘等疾病。
除此之外,对于冬天还在运动的人群来说,肌肉会因温差骤变导致痉挛,增加扭伤风险,所以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也可以选择9点之后,太阳升起、气温回升时再运动,谨防受伤。
近期冷空气比较频繁,27日、29日还有弱冷空气,但是实力较弱,后期气温还是以缓慢升高为主,29-30日杭州白天的最高气温达20~21℃,浙江省内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能会直冲23℃。又是阳光明媚气温适宜的周末,大家可以提前期待起来了。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