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气质温婉;她,思维灵动。她是水一样的女子,有容乃大的胸襟,滴水穿石的毅力,举手投足间,总透出一种智慧。她就是FM89杭州之声新闻部主任、杭州市政协委员熊丽。
角色转换间的华丽蜕变
初见熊丽,穿着温婉、说话轻柔,俨然雨巷中走出的江南女子,时间仿佛就此定格,周围的一切变得宁静而美好。然而,如果就此断定她是一个柔弱的“花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不经意地回首,才发现自己进入杭州电台工作已20个年头。”熊丽感慨道。在这20年里,熊丽摸爬滚打,“足迹”可谓遍布电台各个部门:
1993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进入电台广告部,负责广告创意、活动策划等,后被聘为广告部主任助理;
1999年,递交的两份节目策划《欢乐模仿秀》、《好男好女》纷纷中标,进入节目部担任节目监制、编辑;
2002年,进入综合部担任文秘,接收、汇总和处理来自台内外的各方面信息,被评为“优秀员工”;
2003年,经过竞聘担任节目部副主任;
2005年,新闻部、节目部合并为新闻采编中心,担任新闻采编中心报道部主任;
……
在角色转换之间,熊丽演绎了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蜕变。她主创的广告作品获得了“中国广播广告最高奖”;主创的新闻、节目获得“浙江省新闻奖”和“浙江广播电视新闻奖”等省级新闻奖30余次;主创的连续报道《最美妈妈吴菊萍》获2011-2012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选中获广播消息大奖;主创、主管的《连线快评》、《博闻天下》、《89早新闻》、《民情热线》等栏目先后获得浙江省新闻名专栏奖、省新闻专栏一等奖、优秀创新奖、杭州名栏目等奖项。
“不管在哪一个部门,她都能举轻若重,干出一番成绩。”“她软硬兼修,带领我们将新闻部做成了台里最精彩的部门,又叫‘精彩部’主任。”现在,无论是领导还是下属,每每提到熊丽,都忍不住点个赞。
熊丽说,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历练,使她得以从不同的角度体验广播的精彩,并执着追求。
以灵动之水,浇创新之花
智者乐水。如今,作为FM89杭州之声总监助理和新闻部主任的熊丽,正以如水般灵动的思维为电台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听众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FM89杭州之声的“金字招牌”——《民情热线》。这是一档由杭州市纠风办、考评办、效能办和杭州文广集团联合主办的节目,从2004年6月开播至今,每年都有70多个政府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走进直播间,共接待37000多个(条)听众的投诉、建议,基本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电波也逐渐成为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
然而,这档已经开办十年的节目也日渐显露出枯燥、呆板、模式化的弊病,如何让老品牌节目焕发新的活力,熊丽带领团队不断强化创新意识,追踪民生热点、做深民生新闻,推出了更接地气的深度调查栏目《民情热线•第一调查》。该栏目力求做大做强舆论监督报道,就重点民生投诉和涉及党风政风的投诉,展开深度曝光和调查,推动问题解决,形成杭城广播界“舆论监督”的第一品牌。据悉,自2013年11月开播以来,《吴山夜市的搬迁之争》、《汽车城上牌强收60元“综合服务费”》、《缺斤短两的肯德基》等调查报道,引发了责任单位与相关监管部门的深度关注,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回应,并在职能部门的强力介入下,推动了问题的解决,赢得了百姓的口碑。
除了对原有栏目的设置进行创新外,熊丽和她的团队还勇于尝试创办新的节目,《连线快评》便是其中备受好评的节目之一。
当今时代,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作为主流媒体,广播如何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强化主流舆论的引导力?这一问题始终萦绕在熊丽的心头。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熊丽和团队逐渐找到了新的门路——打造“快速发声、短小精悍、新颖有力、动心动情”的广播评论,对热点新闻事件进行反思和解读,同时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占领主流舆论阵地。很快,《连线快评》推出了。作为一档长度为3分钟左右的原创评论节目,《连线快评》布点于全天的12个点位,只要在9:00-21:00点之间,热点事件、重大事件见诸媒体后的两个小时内,就会有相应的评论发出,第一时间影响受众。
“我们对‘快’的追求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对‘最快权威观点’的追求上,力争评论员拿出的是可以‘最快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熊丽补充道。为了达成对“快”和“权威”的支撑,《连线快评》组织了近90人的评论员智库,分别来自传媒、大学、政府机关、法律、医疗等不同领域。据尼尔森调查数据显示,节目开播半年,收听率就稳居在杭城同时段第二位。节目先后获得2011年度、2013年度浙江省新闻名专栏称号。
成功并没有让熊丽“浅尝辄止”。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目前普遍浮躁的人心,熊丽主创了“我们读诗”年度公益活动。“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为广泛传播“诗意生活”正能量,“我们读诗”以传统广播和公众微信作为双重传播媒介,同时不定期举办线下沙龙,分春夏秋冬四季举办大型文化雅集,近期刚举办的“夏日•时光”雅集便邀请了不少知名人士和热心听众参与,以诗共话“时光都去哪儿了”。“你们最近在办读诗活动?听说很不错啊!”每当有人谈论自己主创的节目或活动时,熊丽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广播小而全,除了采编播合一,还要面向听众举办活动,与政府部门联动,同时要做市场营销,可以说‘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熊丽注重加强各个方面的学习,研读理论著作、参加各式培训、主持策划采访……她有有容乃大的智慧,也有滴水穿石的毅力。
政协履职,以电波为民情线
“你好,我是你们的一位听众。我在萧山一家钢管配件厂工作,厂内从事电焊作业的工人多数都没有进行过职业健康检查,我们多次向厂领导反映都没有回应……”2012年,一位疑似患上职业病的工人因投诉无门,打进热线向FM89杭州之声求援。
经过后期调查,熊丽发现,类似的投诉信息在市总工会已屡见不鲜。她了解到,《职业病防治法》新修订后,职业卫生监督职能从卫生部门划转到安监部门,卫生部门失去执法权,而省安监至今没有接收职业卫生监督职能,因此杭州安监也因“上下对口”未予接收。
监管主体的断层缺位,使前期的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过程中的职业健康检查等各个环节脱离监管。即使负有责任意识的企业想依法履行前期申报等手续,也不知该向哪个部门申报。部分企业则有恃无恐,忽视职业病危害的存在,不履行职业病告知义务,不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劳动者体检,劳动者发生健康损害时,立即辞退或中止与劳动者的劳务合同,这严重损害到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然而,对于这类求援,媒体的帮助始终有限,怎样进一步引起政府关注?熊丽想到了政协提案。2013年1月,结合此前调查,熊丽撰写了《杭州职业病防治监管空白亟需重视》提案,建议尽快出台过渡方案,协调杭州市安监、卫生部门成立联合执法工作组,受理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开展执法工作。同时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尽快出台《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细则,促使省级安监部门尽快接收职业病防治的监管职责。
像这样将本职工作和政协履职完美融合的例子还有很多,熊丽说:“其实,媒体和人民政协有一个共同点,即聆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架起政府和老百姓之间沟通的桥梁。”的确,作为连任两届的政协委员,熊丽借助电台媒体优势,通过电波收集民意、传达民意,先后提交了《尽快出台地方性法规 加强杭州高温下的劳动保护工作》、《关于在杭州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创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建议》、《关于尽快出台杭州市经济适用房上市交易回购细则的建议》等提案,其中不少已得到立法保障和贯彻实施。
除了提案保质保量外,熊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努力挤出时间,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项履职活动。她说,在其位谋其职,既然成为一名政协委员,那就要履行好委员的职责。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