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痞子蔡发表了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国网络文学以“轻舞飞扬”的姿态进入人们的生活。
浙江,是中国网络文学的重镇,也是中国网络文学主流化的试验田。在这一领域,绕不开“夏烈”这个名字。未至不惑之年的他,作为网络文学研究和批评的拓荒者,致力于当代文学与文化批评、网络文学和类型文学研究、新媒体时代文艺生态研究。夏烈不仅集结众多网络文学“写手”,还推动了“类型文学”概念的命名和普及,其文学批评在浙江乃至国内都很有影响。
2007年,杭州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把一群全国知名的写手们集合起来。2008年,国内第一本类型文学概念读本《MOOK流行阅》创办。2011年,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作为国内首个关于网络与类型文学(小说)的文学大奖被创立。今年1月7日,全国第一家由网络文学创作、评论、编辑和组织工作者自愿结合的协会组织——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正式宣告成立。这一连串的“第一”,都与夏烈密切相关。
创新求变
约夏烈采访的那个下午,打了数通电话也没联系上。他的助理告诉我,夏老师正在和学校文化创意专业的一批师生开会。傍晚时分,夏烈回电,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头脑风暴”式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动漫和影视改编下一步的产业项目进行了研讨、展望和布局。据说,这是夏烈的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把文化产业项目引进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学当中。先广泛听取年轻人五花八门的创意,然后阐述可行性、梳理工作思路、落实项目进度。夏烈说,他要历练年轻师生在产业中的应用能力,把学术思想、创造力化为实实在在的操作性和执行力。
夏烈的工作日程忙碌而充实,九月中旬,他自费去美国半个月,出席文化活动并参观博物馆和创意设计中心。他说这不光是带回国外的创意信息和动态,更意在为自己酝酿撰写的“创意学”书籍寻找灵感并积累题材……
翻开夏烈的履历,看到的是多重身份。他现在担任着浙江省作家协会类型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杭州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等职务。夏烈既是作家、文学评论家,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出版人、策划人——在网络文学、畅销书出版、动漫等方面都有可圈可点的产品。他的文学评论著作《现代中的传统诉求》、《裂变与交互:当下文艺生态的直观与反思》等深刻剖析文学现状;他撰写的文艺评论与文化研究类书籍《无法独活:致喂大的一代》、《一个人奋斗:独活,与无法独活》等展现了独特的视角;由他任策划人之一的网络小说《后宫•甄嬛传》(修订典藏版),获得了12万套72万册的销售佳绩……夏烈在不同身份和领域间游刃有余地转换、演绎出别样的精彩,得益于他的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和热情、在事业追求中的创新和奋进。
正是基于独立思想基础上的创新求变,给了夏烈以开放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回顾当年,网络文学兴起之初,夏烈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敏锐看到了它的发展前景,他开始关注类型文学写作,并发掘培养网络文学作家。如今在网络文学界很有影响的南派三叔、沧月、流潋紫和曹三公子等,夏烈都给予过特殊的关注,并怀着极大的热情向文学界推荐。那时候他还担任盛大文学研究所的所长,与这些作者有近距离接触。
夏烈不仅仅驰骋在网络文学这一领域,他还是一位成功的出版人,策划出版了多种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书籍。2012年,他联合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主编了一套“锐角书系”,集合了颜歌、丁天、徐则臣、金仁顺等青年作家的优秀散文集,让人关注到传统文坛小说家们的散文创作。
真诚守望
从1998年痞子蔡发表《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开始,中国网络文学已走进第16个年头。201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已达3.51亿。网络文学迅猛发展,已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影响到文学的生态和结构。
网络文学在经历了巨大发展后,逐渐形成了自成一体的生产、传播、阅读模式和文本特色、审美风格。这些都对传统文学和学院批评提出了新的课题。
“网络文学应该是一时代之文学,是这个时代的主流”。2008年,夏烈在他主编的“国内首本类型文学概念读本”《MOOK流行阅》杂志上就提出了网络文学是“一时代之文学”的概念,他认为,网络文学在文学史意义上会被证明是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样的时代位置。“我这么说,首先是不低估网络文学的地位,相信它的未来会有经典作品;其次,我这么说也谈不上什么高估网络文学,因为‘一时代之文学’是说每一个时代都有最流行、最辉煌、参与者最多、最富代表性的文体,以前这个说法王国维、胡适都说过,现在我无非拿来指定一下网络文学,不值得很多精英教授们认为我提拔‘垃圾’。”夏烈这么解释。
今年6月,夏烈在《人民日报》发表《影响网络文学的力量(网络文学再认识)》一文,从浙江网络文学发展的经验出发,总结出影响网络文学的四个因素,即国家政策、资本力量、读者受众、知识精英。他认为,评价网络文学,不能把其商业性和艺术性完全地割裂开。事实上,目前网络文学的文学性正在生长,在中西文化的影响下,他们正在形成真善美、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自身价值,文学批评应该引导其经典化。
“迟早有人会像归纳唐诗那样,去归纳网络文学的初、盛、中、晚期。这同样是历史经验,只要我们对网络文学给予未来的允诺。”8月,《光明日报》上刊登了夏烈展望网络文学发展大趋势的文章,在文中,他明确表示这将是“一次如唐诗般的旅程”:
“以我之见,目前的中国网络文学,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纸质迷恋者和怀着纯文学观的人们来说,网络文学目前16年的历史都有点嫌长了,但事实上,它粗糙海量和‘哗众取宠’的姿态正好说明它刚刚开始,既需砥砺精进,也应大有可为。
“文学,是人类情感的园圃;作家,是人类情感的工程师。一切文学的成功,也许就是建立在人们周期性情感浪潮之上的建筑,大多数建筑终将倒塌、翻新,只有那些富有洞察之魔力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才会被时光留住,成为记忆的博物馆,等待后世的不断参观与共鸣。这一点,无论网络文学还是其他介质时代的文学,概莫能外。”
字里行间,跳动着一颗为网络文学真诚守望之心。
甄嬛传热播期间:夏烈蔡少芬陈柏言
积极履职
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杭州人,夏烈对繁华在西子湖畔的这座城市充满了感情。在成为政协委员之后,他注重履职,在学校工作以外乐于参加杭州市政协以及所在界别的各项活动,在界别讨论制定集体提案、考察杭州日报临平文创园等活动中献计献策,是界别内出勤率较高、活跃度较高的委员。
2012年和2013年,夏烈共提交了个人提案5项。一方面围绕民生热点问题坚持调研,并通过微博等工具听取群众意见,撰写了“杭州城站综合治理与未来发展定位”、“以社区(街道)为单位成立租车合作社中心”的提案,提出了较为科学、合理、可操作并富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根据所在界别特色和自身专业特长,就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杭州市文艺评论工作推进等问题作了跟踪、建议,其中《关于推进杭州文创业智力因素凝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建议》被评为2012年度杭州市政协优秀提案,夏烈也被评选为2012-2013年度杭州市政协优秀政协委员。
2013年,夏烈在跟《钱江晚报》的合作中主动策划了一期市政协委员集体撰文的“委员荐书”版面。积极联络到6位杭州市政协委员向广大群众推荐不同界别委员正在阅读的书籍,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杭州市政协委员的文化风貌,具有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
此外,个性开朗的夏烈也活跃在更多的媒体上:他是杭州电视台“我们圆桌会”的特约评论员之一,时常担任该节目专家嘉宾,讨论杭州民生、文化、城市文明、思想道德建设等话题。他更是杭州各个书店的“常客”,经常性出任杭州读书活动的嘉宾、主持乃至策划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热情参与、积极策划了自闭症儿童慈善捐助、为山区农村中小学捐书等公益事业,展示出“社会活动家”一般的热情。
今年,夏烈又基于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思考,提出《深化杭州文创产业顶层设计,优化下一步要素培养与布局的建议》,渴望为真正实现杭州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定位上的光荣和梦想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