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助力法治建设之路上用专业抒写委员责任
杭州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农工党杭州市委会常委,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监事会主席 黄伟源
我是一名执业律师,作为法律工作者,多年来,我一直关注杭州营商环境建设,在律师执业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涉外法律服务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推动作用。在我市全面推进城市国际化、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无疑是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
2017年,我有幸成为人民政协大家庭的一员,担负起政协委员的使命责任,我想也许能够凭借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杭州营商环境优化发挥一点作用。
政协委员要做到履职尽责,就必须深入调研,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2018年,我通过深入走访律所、有关部门及律协,发现在外商投资越来越活跃、外贸进出口迅猛发展的趋势和背景下,我市涉外服务需求已呈井喷式增长。但面对直线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相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我市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育、业务开发、平台建设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在我看来,杭州要推进城市国际化,加快推动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必不可少。加快涉外法治工作布局、拓展涉外法律服务领域,能更好地助力杭州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基于这样的考量,我决定以此作为提案的方向。当年2月,在大量深入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我执笔撰写集体提案《关于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的建议》,并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作大会书面发言。提案聚焦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业现状、需求和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从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鼓励律师积极参与涉外法律服务项目、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这一提案引起了重视,2019年市政协更是将“涉外法律服务建设”列为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并成立相应课题组,确定由我担任课题执笔人。课题组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大力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推进杭州‘城市国际化’”的调研报告》,报送市政府办公厅。调研报告提出的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业联席会议机制、加快推行公职履职制度、将涉外法律服务业纳入我市服务业发展规划、鼓励杭州法律服务机构走出去等建议,得到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当年7月,市司法局、人社局、外事办、商务局、投促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意见就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并且提出要建立涉外法律服务联系点制度,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帮助解决困难,总结推广经验。在意见出台前,市司法局还向我征求意见建议,自己的建言能发挥一些作用,令我感到十分的欣慰和自豪。
2022年7月27日,“一带一路”律师联盟杭州中心揭牌成立,这是“一带一路”律师联盟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第五个代表机构,也是我市推动涉外法治工作布局的成效之一。截止目前,浙江涉外律师总数较2016年增长了近4倍,9家律师事务所入选司法部涉外法律服务示范机构。杭州有27名律师入选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库,66名律师入选浙江省涉外律师人才库。随着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服务领域的日益拓展,涉外律师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我市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
今年是我在市政协履职的第八个年头。我始终觉得,政协委员既要有使命感,也要有大局观,要围绕国家和省市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本职工作,尤其是结合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深入调研,找准症结,精准建言,努力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务实管用的高质量意见建议,以调查研究、建言献策的实绩实效彰显政协委员使命担当,为杭州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