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我与人民政协|董其峰:幸会杭州,跑出为民履职的“文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4-07-10   杭州政协


image.png

幸会杭州

跑出为民履职的“文艺加速度”

市政协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杭州杭剧团团长 董其峰

image.png

提起与政协的渊源,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幸会”。

幸会杭州,作为一名本土文艺工作者,我是奔走于基层一线、大小舞台,为大家带去欢笑的“阿峰”;而作为一名政协人,我迎着时代的春风,在为民履职的道路上跑出“文艺加速度”。

image.png

如此幸会,是海纳百川、同心同行的因缘际遇。2018年,我正式加入杭州政协大家庭,与诸多同仁们相识相知,一路成长,也有幸先后成为文艺界别小组委员工作室、杭州艺苑委员会客厅的领衔委员。这些年来,我携手来自影视、演艺、书画、新闻等各个文化领域的委员,依托界别特色,密切联系群众,组织开展“党员委员活动日”“文艺沙龙”和“面对面”协商座谈等活动20余次。

漫步在烟火气息升腾的十五奎巷,走进没有围墙的“杭州艺苑”,我们常聚常新,群策群力,将文艺的力量融入民生实事;我们探讨如何用人文特色美化城市,如何通过“云平台”实现文化惠民……春风中,提案与建议如繁花般绽放,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共同为杭州的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2023年2月,在杭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首次开启的“委员通道”,我作为五名政协委员代表之一接受集中采访,代表文艺界别的同伴们抒发接地气、有情怀的履职心声。走上台的那一刻,我特意以一句杭州方言作为开场白回答记者提问,仿佛回到了委员工作室的“文艺圆桌会”般亲切。这份经历赋予了我更多源泉与力量,成为我政协生涯中珍贵难忘的回忆。

image.png

如此幸会,是与美好城市、群众生活的双向奔赴。除了政协委员,我身上还有着一些大家熟知的有趣标签:“80后”文艺院团掌门人、地方戏曲曲艺非遗传承人,还有走在路上时人们亲切称呼的“小董!”。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我带领团队积极参与政协“六送”“文化进万家”等惠民活动,每年高达200余场,将文艺精品送至社区、乡村、部队、文化礼堂,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在表演结束后,我常与观众深入交流,一方面汲取他们的反馈作为艺术创作的灵感,另一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真正走进群众。虽也曾跨过严寒酷暑、披星戴月的艰辛时刻,但每当看到观众席欢笑与掌声,听到那一句“喜欢你们的节目,一定要常来”时,我的内心也便甘之如饴。

舞台之外,我远离聚光灯,走入生活,沉淀创作灵感。近年间,我上山下乡,走过大街小巷,领略美丽乡村与城市的变迁,也感受到了群众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我将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创作了滑稽小品《拍广告》《雷峰塔的故事》等多个作品,也聚焦时代热点“全民反诈”“最美现象”等话题,与市公安、市文明办等单位合作,推出个性化定制的文艺精品,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履职实践,让更多接地气的文艺作品走进时代,走进生活,浸润人心。

image.png

如此幸会,更是跨越时间与空间,过去与未来的会澜重逢。2023年11月,我有幸随市政协主席马卫光率领的代表团,赴香港、澳门开展系列团结联谊活动。文化如一座无形的桥梁,连接起杭港澳三地的文脉。我们为港澳同胞带去了曲艺说唱、独脚戏《借红灯》等多个本土曲艺节目,让杭州的独特韵味与别样精彩在同样的脉搏中共振。记得那天演出结束,全国妇联常委、澳门苏浙沪同乡会会长贺定一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谢谢你们送来家乡的独特韵味,好亲切!”乡音传乡情,乡韵格外亲。那一瞬间,我为自己是一名文艺界别的政协委员而感到无比自豪。

岁月往复,我们回望着杭州悠久绵长的历史,也追寻着随时代流向未来的力量。今年两会期间,我将目光聚焦于杭剧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出通过3-5年专业化、系统化地培育杭剧传承青年人才,推动杭剧保护传承,为其他非遗保护传承项目提供可参照、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方案”。在撰写这次提案中,我专门咨询了83岁高龄的杭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汪谊华,她一辈子从事杭剧事业,至今仍奔走在传承推广杭剧的路上。在听完我初步设想后,她兴奋地说:“这是真的吗?我要去教学生,要让杭剧传下去!”她的殷切与真诚让我十分感动,也更坚定了我走下去的决心。我愿接过传承的接力棒,汇聚青春力量,让杭剧这门承载着乡音、乡情、乡愁的艺术,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新的光彩。

如此幸会,是承载时代的盛情,肩负履职的担当,合力描绘文艺的同心圆。从线下到云上,从市井街巷到各大舞台,我相信,只要是为时代抒情、为人民抒怀,哪里都是政协委员不落幕的履职舞台。

步履不停,我们一直在路上。未来,期待与下一个故事幸会!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图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