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那座为民“连心桥”
余杭区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民建余杭基层委支部副主任,余杭区住建局城研中心主任,余杭区三治办(挂职)斩污攻坚组组长 谷琦
岁月如流,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初成为政协委员的兴奋和激动仿佛就在昨日,如今我已连续担任三届余杭区政协委员,从曾经的“愣头青”,变成了“老委员”。担任政协委员的13年里,我撰写了近20份提案、30余篇社情民意,也曾三次两会期间上台发言,并获余杭区政协金点子二等奖、2023年优秀提案和两次履职优秀个人荣誉称号,自认做到了勤学躬行,尽职尽责,始终坚持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让自己成为架起联系群众的合格“连心桥”。
政协初体验
时间追溯到2011年,那时,我还是一个参加工作刚满3年的年轻人,是余杭区最年轻的政协委员。相比于那些资历深厚的委员们,不仅履历单薄、经验不足,而且对政协工作的了解还停留在别人的描述中,但也正因为年轻,一腔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更是如火炽热,急切地希望自己能真正为社会、为人民做些什么。还记得第一次参加余杭区两会,当我步入两会会场时,庄重肃穆的氛围让我肃然起敬,当庄严国歌奏响时,我感到心潮澎湃;而第一次在会场聆听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细细体会其中的内容,则让我意识到想要做些什么,空有热情并不够,自己更应该沉下心来,脚踏实地,提升自己,扩宽思路,把自己的心灵锻炼得更沉静,把自己的目光磨砺得更敏锐,提出真正有益的建议和提案。
认知的蜕变
成为政协委员后,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便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个视角,也多了一些思考。在不断的努力下,我逐渐退却了青涩,加深了对政协工作的性质、职责和任务的了解,也慢慢体会到,政协委员的身份既是荣誉,又是责任,既有权利,更有义务,想要当好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就要做到积极履职尽职,发挥自身优势,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积极为地方的发展建言献策。于是为了提升能力,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为了深入基层,我在工作中积极与领导同事、人民群众交流沟通,更是理解了何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履职入佳境
我一方面用心关注热点问题,一方面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参政议政,形成了很多有价值、高质量的建议和提案。
聚焦杭州区划调整,余杭打造第三城市新中心的时代新背景,我提出了《关于高质量发展我区竹产业及相关装备产业的建议》《关于发展我区夜间经济的相关建议》等提案,力求为相关部门今后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启示。在工作岗位上,我关注着机制、流程、监管力度等常规工作内容,对发现的问题会认真思考,形成了《关于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的建议》《敢于对无理缠访人说“不”》《关于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监管力度的建议》《关于建立应急专用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疫情防控的建议》《关于我区治水工作的建议》等被部门采纳的提案。在日常生活中,我关注着教育、交通、健康、环境等老百姓关切的民生问题,提出了《治理家政服务业乱象的建议》《网络订餐不能忽视“舌尖上的安全”》《关于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的建议》《浅谈大数据时代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关于进一步解决老百姓出行难问题的建议》等。其中《让“家庭作业”不再成为“家长作业”》成为了我微信朋友圈内点赞量最多的提案,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还被区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看到自己的建议被部门采纳,相关问题在有条不紊地解决,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欣喜和自豪,也再次增强了当好政协委员、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信心与决心。
建言察实情,履职在路上。政协就像一束光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心中那团年轻时燃起的热情之火,在跨越13年后依旧灼灼燃烧,不曾熄灭,推动着我不断前进。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