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3日,全省政协主席读书会召开。会上,对第三批浙江省政协工作“创新案例”进行了表彰。其中,杭州市政协“全流程数字化评价,促进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喜获第三批浙江省政协工作创新案例。
全流程数字化评价
促进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杭州市政协
十一届杭州市政协将数字化评价作为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通过提案选题、调研、撰写、办理、协商、答复等全流程数字化评价,实现数字集成,驱动机制改进,促进质量提升,为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夯基赋能。这项工作在今年全国地方政协提案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大会发言,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充分肯定。
主要做法:根据《政协杭州市委员会提案工作质量评价办法》,建立以外部专家评价为主(权重占70%),政协内部管理人员及政协委员等共同参与(权重占30%)的多元评价模型,设立提案调研撰写质量、协商办理质量评价2张表,确定22项明确具体、相互关联的指标体系。一是以评立像,画好提案工作的“立体像”。强调突出区分度,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合理配置权重。通过“一案一档”数字化评价集成,提案的个体质量,可通过雷达图等形式,进行特征描述;提案的整体质量,可通过柱状图等形式,进行对比找差。二是以评定向,树牢质量为本的“风向标”。今年审查立案的492件提案,有73件确定为优秀等次提案、有98件确定为良好等次提案,有效激励政协委员查找不足、多出“精品”。三是以评促办,当好办理落实的“催化剂”。通过强化办理举措的实效性评价,如“具备落实条件”、“产生良好效果”等指标权重达到30%,有效调动承办单位积极性,催化更多的“精品案例”。四是以评求改,校准提质增效的“路线图”。通过数字化评价,每件提案选题、调研、撰写、办理、协商、答复等环节质量得分都一目了然,可以有针对性地施策改进。如,“指向单位明确”指标平均得分7.02分,低于22个项目平均分,说明提案建议的针对性还有待增强。
实际成效:一是摸清了提案工作的“基数”。以数字形式把提案选题、调研、撰写、办理、答复等场景再现出来,有利于摸清提案工作的“基数”,因势利导地加大工作调度、提高工作效能。今年,对提案调研撰写质量评价优秀的73件提案,有36件被选为重点提案,提请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办和督办,其他37件也被纳入了提案委重点关注范围。二是明确了质量提升的“指数”。把各项指标分为技术性指标、实体性指标,建立逐年提升工作计划。比如,对“逐项进行答复”等技术性指标,设置每年度提升1分的目标;对“具备落实条件”等实体性指标,要求每年提升0.5分。三是找准了双向发力的“约数”。把协商的充分性摆在突出位置,设置“深入沟通协商”“达成办理共识”等较高权重指标,引导提办双方的共识共进。如,对发展绿色快递的提案,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双方达成了在中国快递之乡桐庐县设立绿色包装基地的共识,努力为全行业探索可复制经验。四是放大了机制改进的“乘数”。通过数字化评价,22项提案指标的优劣一目了然,可有的放矢加以改进,放大评价的“乘数”效应。比如,对发展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提案,由于全面铺开的难度比较大,经过专题协商,主办单位民政局与会办单位财政局达成了“试点先行”的一致意见,助力了《杭州市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工作方案》的出台。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