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宋太平惠民合剂药局制药惠民、《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金方传世,到胡庆余堂、方回春堂等百年老字号汇聚,上城区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医馆林立、名医云集,如何在新时代传承发扬中医药这块“瑰宝”?
8月2日下午,围绕“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 助力健康共富典范城区建设”主题,上城区政协把协商桌搬进了望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国医馆,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和职能部门负责人“沉浸式”协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献“良方”。
寻症把脉
“不调研不协商,先调研后协商”。自2月份以来,区政协课题组先后走访政协委员、中医骨干等10余人,实地考察卫健部门、辖区卫生服务中心、民营中医药馆、中医药企业等7家单位,召开系列专题座谈会8场,“精准把脉”全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情况,为专题协商会“集中会诊”打好基础。
会上,区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主任陆峰代表课题组汇报前期调研情况,深入分析中医药传承创新“症结”,开出“把准县域定位,明晰发展路径”“挖掘特色优势,打响区域品牌”“突出精准施策,壮大人才队伍”“探索跨界融合,激活产业潜能”“注重多元表达,弘扬中医文化”五味“良方”。
课题组不仅带来了中医药创新发展“经方”,也带来了中医药文创“鲜活”成果。一款由课题组设计制作的“网红”中药茶饮一经亮相,就受到与会人员广泛好评。
辩证论治
伴随着浓郁药香,委员们纷纷化作“老中医”,为中医药创新发展“集中会诊”。
区政协委员、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虹建议,应立足辖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基地,积极扩大中医药适宜技术覆盖面;探索实施中医药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有效打通患者居家康复“最后一公里”。
区政协常委、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李祖胜认为,要推动中医药科普宣传;要优化中医药师承制度,推动骨干中医药师“挂职”交流,强化中医药人才流通。
区政协委员、杭州善禾堂中医门诊部创始人谢慧淼不仅是“名中医”,也是中医文创品牌“谢小猫”的创始人。她建议,传统中医学要与现代疗法、地域文化、养生健体等有机融合,开发便于使用、提升生活品质的文创产品,拓展中医药应用场景。
“要争取校校都有一片中药材园地,班班都能上好中医药课。”市政协委员、杭州钱学森学校校长唐彩斌建议,通过打造中医药健康劳动基地和中医药课,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组织开展中医药研学活动,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发展。
作为本次协商会承办代表,望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陈峰建议,打造“一对一”省市重点专科对接扶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模式,推动社卫中心的品牌特色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区卫健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现场一一回应委员们的建议。
对症施策
“很切题、很应景、很迫切。”区委常委毛素云充分肯定委员们的“良方良策”。她指出,要聚焦系统筹划,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组建专班推进落实,加强政策制度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要聚焦可知可感,深入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文旅融合项目和典型事例,强化服务模式创新,探索嵌入式服务模式;要聚焦引领示范,在首创首位首善上下功夫,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走在前列。
区政协副主席步汉英说,广大政协委员要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当好宣传员,积极传播中医药文化,身体力行助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把握好当前中医药发展改革契机,开拓创新,跨界协作。区政协将进一步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推动全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助力健康共富典范城区建设贡献政协力量。
会前,与会人员一行参观了刚“上新”的望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