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民生议事堂 | 浦沿街道:深化校地融合,共建治理高地
发布时间:2025-07-08   滨江政协

为系统性提炼校地共建经验成果,构建浦沿街道全域“校地治理共同体”,实现校地联合模式向制度化、精细化、品牌化升级,7月4日下午,浦沿街道开展“深化校地融合·共建治理高地”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活动。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瞿野,区政协提案委、浦沿街道、辖区各高校及浙教集团负责人,部分政协委员、社区书记参加。

会上,浦沿街道党工委书记夏剑兵汇报了浦沿街道“深化校地共同体建设”整体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设想。滨文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蔡华玲汇报前期校地共建工作及成效。浦沿街道有6所院校,超4万余学子,科教资源丰富、青年人才汇聚。近年来,通过创新治理架构、精塑协同范式、打造示范样板等举措,已初步构建起“党建引领定盘,多元协同共治”的基本框架,下一步将聚焦“治理可及、服务可感、成长可见”三大维度持续发力,全力推动高校社区治理共同体向纵深发展。

与会人员围绕建强组织化平台激活高校与街社互补优势、筑牢校地社会治理安全底线、创新共建合作模式、提升校地“双向赋能”成效、发挥辖区学校独特优势、打造“校地治理共同体”品牌等方面就持续深化校地融合、提升治理成效提出了意见建议。

夏剑兵表示街道将认真研究和充分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建议,聚焦“治理可及”,夯实校地共治“压舱石;聚焦“服务可感”,提升师生居民“获得感”;聚焦“成长可见”,激活融合发展“新动能”,全力推动高校、社区治理共同体向纵深发展。

瞿野充分肯定本次活动,并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与会人员带来一堂生动的党课。围绕此次民生议事堂活动,他指出,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校地融合的重要意义。结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和教育的重要论述,发挥校地融合对区域发展的驱动作用。要持续探索,充分挖掘校地融合的发展模式。聚焦项目精品化、合作多元化、沟通常态化,搭建校地治理共同体,打造特色精品项目。要压实责任,充分发挥校地融合的整体效能。明确分工,一体化推进校地融合,发挥民生议事堂等平台作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协力推进高新区(滨江)校地共建共治共享。

来源:滨江政协    作者:浦沿街道政协工作联络处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