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区政协文学艺术和体育界委员工作室位于长河街道长二公园的一角,汇聚了14名来自文艺、体育等领域的政协委员。自2021年6月挂牌成立以来,工作室在区政协常委、青越文化艺术团团长、九三学社滨江基层委副主委陈荣的带领下,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特色,逐步成为集政策宣传、民意汇集与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平台。
工作室充分发挥委员专业优势,依托“越剧研究会”“青越文化艺术团”等载体,持续开展“文化进社区、进街道、进剧院”公益演出。据统计,工作室去年累计演出30余场,服务现场群众7000人次,线上平台服务30万人次,有效打通市民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了让戏曲“走出去”,工作室更注重把群众“请进来”。自2022年起,工作室持续开展品牌系列活动“滨滨有戏·周末小舞台”,邀请附近居民、界别群众每周日晚走进青越轩,观看《三看御妹》《情探》等经典传统越剧公益演出,为附近戏迷和居民打造文化“聚会”。
群众的热情反馈推动服务不断升级。今年7月,工作室推出“越剧公益课”,每期限额8-10人参加。首期课程聚焦经典剧目《山河恋·送信》的身段教学,老师一招一式细致教授台步、指法、水袖和眼神等基本动作,引导学员逐步把握人物情感与表演精髓。课程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为公平分配名额,工作室采取微信群“接龙抢课”的方式报名,课程消息在200多人的戏迷群发布后,几分钟内名额便被一抢而空。不少戏迷笑称:“抢课也是要靠手速和网速的!”
虽然线下演出、课程场场爆满,但工作室并不满足于传统的传承路径。因此,工作室联合滨江文旅打造线上节目“戏曲会客厅”,邀请国家一级演员或梅花奖得主与青年演员作为嘉宾,融合剧本杀、流派专场、名家对谈等形式,借助多机位专业制作,推动越剧从线下小舞台走向线上大平台,精准触达年轻群体。
据了解,工作室年均开展各类活动60-70场,真正实现“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声音”。这些扎实的一线服务工作,也成为工作室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的重要信息来源。根据群众反映,工作室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对社会文艺团队给予资金扶持”的提案,最终推动全区出台星级评定与补助政策;通过“请你来协商”活动推动长二公园戏曲主题改造项目,将戏曲艺术融入公共空间,为市民带来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体验,开辟传统戏曲活态传承与传播的新路径。
此外,工作室创新履职形式,使艺术实践成为建言献策的有效途径。2024年,工作室成员张雪松委员执导的音乐剧《对鸟》在杭州首演,工作室借此机会开展协商活动,围绕“传承弘扬‘非遗’·文化促进共富”主题展开交流。工作室成员结合演出反响与调研经验,讨论对传统文化的见解,凝聚起“重传承、求创新、兴产业、拓传播”的共识,为擦亮委员工作室“金”招牌注入新内涵。
“我们带来的不仅是演出和活动,更是一种文化陪伴。”陈荣说。展望未来,工作室将继续扎根基层,进一步发挥界别优势,与街道、学校、文化单位联动,持续推动开展“戏曲进校园”系列活动,全面提升“送文化”活动的质量与影响力,用心用情将工作室打造成委员履职的坚实平台、界别群众的温暖之家、传统文化的创新阵地,为增强区域文化自信、促进精神共富注入蓬勃生机。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