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践行“三美”初心 聚力强村富民——关于推进富阳区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十条建议
发布时间:2019-11-18   

发展乡村旅游,是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词之一,是发展美丽经济、推进全域旅游、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富阳区委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秉持“既要好看更要好用”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美丽资源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向生态环境、特色文化、文明乡风要效益,加快美丽资源效益化,加快把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为此,富阳区政协环境资源组委员赴胥口镇等基层联系点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围绕推进富阳区乡村旅游产业化,促进美丽经济增效、农民群众增收提出如下建议。

一、“胥口模式”的启示

政协委员在调研中看到,胥口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充分发挥“美丽乡村”环境优势,突出“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主基调,挖掘利用本土资源,大力推进“两洞一湖”综合体、药谷小镇综合体、小叠空休闲综合体、镇区服务综合体、高联田园综合体建设,与景区经营业主和旅游服务公司合作策划举办“味道山乡——桃园避暑行”等乡村旅游活动,探索出一条“景区+村庄”发展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乡村餐饮、民宿发展,促进了农副产品热销和农民增收。通过对“胥口模式”的调研,委员们认为:在将美丽环境转化为产业动能过程中,培育、经营、发展乡村旅游是最有资源禀赋,最有工作基础,最为便捷有效的工作途径之一,值得加以推广。

二、有关意见建议

建议以乡村旅游业发展为突破口,通过十条路径培育乡村“网红”打卡点和“美丽经济”新引擎,全面推进富阳区“美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1.专班运作紧盯,加快招引项目落地。旅游人口的吸引、乡村旅游长效发展,都离不开大项目、大平台支撑,建议:一是选定人员力量成立专班,持续跟进项目的洽谈和后续工作,积极探索“项目+”农旅发展模式,加快完成项目建设,尽早发挥项目引领作用,尤其是已经签约的重点项目,更要发挥龙头作用,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核心支撑。二是立足农业资源禀赋,持续开展招商引资,坚持以“美丽项目”带动“美丽经济”发展的理念,引进优质农旅项目,把“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的成果切实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动力来源。

2.盘活“三资”保值增值,村“消薄”增收应首当其冲。一是参考永昌镇中学资产盘活模式,对闲置资产进行项目化包装对外出租,收取租金以直接获得收益。二是发展观光效益农业,集约化经营,全产业链服务,打造农村研学、果蔬基地,通过集体土地流转的模式增收。三是利用土地、民宿协议托管等方式统筹对外经营,共享收益。四是因地制宜深化美丽特色小镇建设延伸产业链,推广农业产业集群模式。五是以土地、资金入股本地乡村旅游项目,通过“景区+”、“项目+”等模式,提高村集体的话语权和管理权,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

3.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乡贤资源,激活“内育外引”活力和“头雁”领路作用。充分利用乡贤这一战略资源,借助乡贤的自身实力和强大的人脉关系网,培育本土农旅项目和乡村产业,引进优质外来项目,通过开展乡贤回归招商,为乡村旅游发展选对“领路人”,找好“带头人”。

4.做好旅游产品供给侧调整,解决“过剩”和“不足”并存问题。一是充分调研摸底富阳区农旅产品特色。建议农林部门进行一次大数据分析,挖掘一批体现富阳特色,满足大城市游客需要的农旅产品(如绿色蔬菜、特色点心菜肴等),并根据不同季节的供需关系及时调整产品供应,最大限度实现农民增收。二是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打造一批富阳农旅产品展示馆。一方面集中力量在杭黄高铁富阳站建设本土农副产品展销区,吸引游客眼球、推出本土产品、有效推介富阳农旅文化;另一方面借鉴嘉兴、缙云等地做法,在富阳区内的杭州绕城西复线等高速服务站点建设开放式田园服务区,打造农事体验和景观游览平台。三是借助大数据平台,利用295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主动调整和积极推进农旅产品网上营销,实现“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攻势。

5.达标考核制度化,引领民宿规范接轨市场,提升接待能力。一是进一步明确民宿的建设服务标准,加强日常考核力度,并将考核结果上网公布,方便游客视分值高低个性化选择,倒逼民宿的精品化、品牌化建设。二是统筹整合现有的380余家民宿(农家乐),引进先进的管理团队或高品质企业通过集团化模式统一宣传打造、统筹经营协调,村民以住宅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经营(根据不同的经营情况分取红利),进一步加强民宿的区域化整合力量,提升民宿群核心竞争力,同时结合各地文化特色,打造民宿亮点特色示范村、民宿群。三是加速推进各地新建的“杭派民居”项目转化成高端特色民宿群和乡村康养休闲旅居的综合社区。四是加强与在线旅行商合作,重点开发富阳民宿APP程序或专门模块,不断完善民宿的“线上评价”机制,并推上网络供游客选择,实现线下考核与经营口碑的直接挂钩。

6.在有关村庄(景区)增挂红色研学和廉政教育基地牌子。在全区首批七条红色研学线路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基因,依托受降厅、“双郁文化”、“新登战役”、金萧支队等红色爱国文化元素,扩大红色廉政基地的覆盖面,同时上网提供导航,为各地单位开展党建、团建活动提供更多选择余地,同时扩大当地乡村旅游的客源。

7.扩面布点“新劳动教育”基地,让其增添“钱景”。一是将研学旅游乡土文化与劳动教育本土化相结合,将“新劳动教育”列入全区中小学教育计划当中,进一步扩大覆盖面,丰富相应的教育基地建设。二是加大对湖源元书纸、大源宣纸、豆腐皮等“非遗”项目的保护参观体验平台建设。三是充分调动村户积极性,推动“旅游+农业+文化”深度融合,既保护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又扩大中小学生学习面,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多增收途径。四是充分利用灵桥富伦生态、场口画室等场所的集聚效应,吸引城市中小学生进行学习和旅游,催生餐饮、旅居行业的兴起,进而提升本土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8.牢牢把握“亚运”契机,集结户外运动、体育赛场增添动感。以登山道、滑翔伞基地、皮划艇基地等传统运动休闲行业为基础,通过举办“铁人三项”、自行车骑行、毅行打卡等体育赛事、户外运动,引入专业机构充分挖掘亚运场馆赛后利用功能,吸引广大年轻人来富运动休闲,同时为民宿、农家乐等农旅项目提供更多盈利机会。

9.改革农事节庆不谢幕。一方面继续扩大江鲜大会、半山桃花节、渔山稻香节、万市银杏节、渌渚孝文化民俗节等农事节庆活动的宣传力度,丰富内涵、培育亮点、完善配套、延长热度,吸引更多的城市“背包客”。另一方面明确以市场投入举办为主,镇村力量配合为辅的工作思路,各乡镇(街道)错时错位筹划,以吸引外地游客为主要目的,更好实现“百姓增收、游客满意、镇村有品牌”目的。

10.将农村公交线打造成乡村旅游线。发挥公共交通旅游线路导引作用,以零换乘为目标,更加快捷地把来富游客送往乡村目的地,充分利用已开通的富阳公交数字旅游专线,实现“跟着城市大脑游富阳”的目标。合理制定辖区内观光旅游线路,增设或改设固有交通线路为观光线,把全区各大品牌景点与农房民宿有机串联,让无车游客得到“朝登群山揽胜,午入春江捕鱼、夜住山房民宿”的全方位旅游享受。

来源:    作者:富阳区政协环境资源组    编辑: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