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提案故事丨老百姓的操心事 是我们提案关注的大事
发布时间:2020-12-23   杭州政协

住房是民生之要,保障房承载着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期待、梦想和希望。

2011年,全国范围内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宏观调控,将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到了重要日程,全年共开工建设了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当年,杭州市也按照计划,调整优化保障性住房结构,将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定位为住房保障重中之重,着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进度,力求解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创业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夹心层群体的住房困难。

“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一定要加快,让党和国家的政策惠及更多的困难群众。”——带着这样的期盼,致公党杭州市委会成立了专题调研组,由时任市委会主委王坚担任组长,组织致公党界别委员对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开展调研,拉开了致公党界别保障性住房系列调研和提案的序幕。

通过专门的走访调研,委员们了解到,市委市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十分重视,明确了主城区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具体工作目标,至2011年底,市区通过加快推出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房源,基本实现了住房保障从“以售为主”到“以租为主”的转变。

但委员们同时也了解到,当时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房源供应机制,房源供应缺乏计划性,各城区公共租赁住房也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比如,当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两项公寓”就存在建设总量较大的情况,易导致房源过剩的现象。

带着走访工地、走访群众了解的问题,委员们继续深入调研,多次与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座谈磋商,把供需各方的诉求、困难和建议收集汇总整理……

“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的稀缺,往往要求配建的保障房指标面积较小,会让开发商配建带来困难。”

“我们担心今后实际入住的保障房对象会面临居住成本过高的问题。”

“这样的方式,以后小区物业可能也难以运作。”

“干部人员流动性也大,政策和业务培训跟不上,影响服务质量和效率。”

……

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根据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应对策。

在前期大量深入调研和研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公共租赁房住房发展,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的提案,在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正式提交了。

建议科学编制公共租赁住房规划。

建议统筹规划公共租赁住房布局。

建议完善小区生活配套。

建议加快设立市区两级住房保障专门工作机构。

建议尽快在全市出台《保障性住房实施办法》。

建议探索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资格审查社会化。

提案提出了6条具体的建议。

由于提案提出的问题比较及时、客观,建议针对性较强,这份提案当年被市政府领导选中列为重点提案,这也是致公党市委会的团体提案首次被列为重点提案。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市建委等单位与提案单位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对提案的建议内容进行了认真采纳和办理落实。

随后几年,致公党市委会坚持把“民生关切”作为履职重点,持续关注着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重视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问题,让民生工程更符民心》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再次被确定为市政府领导领办的重点提案,《摸清底细 分类指导 多方筹措进一步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体系》也在2018年被选为市政协重点提案。

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住房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文/图 致公党杭州市委会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