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市政协委员谈教育之“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怎么过(一)
发布时间:2022-01-24   杭州政协新闻网

2022年的寒假即将开启。这是实行“双减”政策后的第一个寒假。

“双减”政策规定,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虽然“双减”政策落地后,孩子与家长经历了双休、国庆7天假期,但是,当一个月的寒假摆在面前,在没有学科类培训班“加持”“代管”的日子里,孩子们应该怎么样过个有意义、有收获的假期?家长们又该做些什么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成长呢?

万事开头难,迈好了第一步,后面的若干个长长短短的假期,孩子们都能够快快乐乐地成长,家长们也能够从容淡定地陪伴。

今天起,我们将邀请杭州市政协委员里的名师、名校长,请他们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围绕“‘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怎么过”主题,为面临“寒假慌”的家长和孩子支招指路。

第一期:何东涛

人物介绍:

何东涛,杭州第十四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督学,杭州市首届优秀校长,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省第二届“最美政协人”。

寒假即将到来,这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个长假,也是持续深化“双减”的重要时间节点。这个假期该怎么度过?

对于学生而言:

“双减”,更注重精神的铿锵,更注重习惯的力量

“双减”政策,减的是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的培训负担。减去额外的负担和压力,为学生更好的成长留有余地。“双减”政策,对学生的成长质量与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未来的模样,就是民族与国家未来的模样。

这个寒假,是学生浸润文化、培根铸魂的好时机。走访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参加文化传承体验活动,近距离感受优秀文化传统,传承优良家族家风,铸民族之魂、点爱国心灯;

这个寒假,是学生博闻强识、发展个性的好时机。丰富多彩的寒假实践活动不失为好选择,比如志愿者实践活动、“圆梦冰雪 相约冬奥”喜迎北京冬奥会系列活动等;

这个寒假,是学生培养习惯、增强能力的好时机。做事有计划、学习有方法,一个积极进取、自觉自律、勤于反思的孩子,一定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对于父母而言:

“双减”,更注重家庭的教育,更注重陪伴的质量

“双减”政策对父母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寒假期间,家庭就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学校”,父母就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高质量的家庭教育与亲子陪伴是孩子们人生最重要的底色,为孩子终身发展增添动力、保驾护航。

如何成为“高质量家长”?在为孩子们提供有凝集力、密互动、很少冲突的良好家庭环境之外,建议我们的家长尝试这么三个角色:

最有效的指引者。家长就是孩子最近的人生规划建议师,这需要家长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陪同孩子一起成长,成为孩子们最可靠的成长导师;

最及时的沟通者。和孩子们聊生活、聊成长,成为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愿意求助的后援,成为孩子们最崇拜的学习榜样;

最坚定的支持者。支持孩子树立人生目标,看见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并及时肯定,成为孩子们最信赖的后援。

双减政策的落地,既是教育初心的回归,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叩问。事关民族大业和国家未来,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转变教育理念,需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一起努力!

来源:杭州政协新闻网    作者:文/视频 何东涛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