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山中路70号,张允升百货旧址,已成为星巴克臻选杭州河坊街非遗概念店。

张允升百货旧址
“小时候我在这里买过体操鞋。”
“我记得外婆还带我去这里买过丝线,还去旁边的天香斋给我买葱管糖吃。”
河坊街的“四拐角”,承载着很多杭州人的回忆。两年前,位于中山中路70号的麦当劳关门结业,许多读者涌入我们的平台留言,多的是不舍和怀念。也有更多的人关心,这栋位于中山中路70号的老洋房,还会开门营业吗?
答案在今年8月揭晓了——星巴克在这里,推出了浙江首家、全国第五家非遗概念店。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这家星巴克涌入了众多游客:“没想到杭州还有这么民国风的地方。”
河坊街的“四拐角”,可以说是杭州近现代商业繁华的起点。“四拐角”,指的是龙盘虎踞的四家河坊街老字号,西南角为孔凤春香粉店,西北角是万隆火腿庄,东南角为宓大昌烟店,东北角便是张允升(线帽)百货店。
这几家老店均于清朝时创立。1926年,中山中路路面拓宽,“四拐角”的店铺们顺势往后移动,并借此重装翻新。作为杭州最有商业实力的名店代表,这批建筑采用了当时最时髦的设计风格,几乎算得上是全球同步。
“张允升”的老板为了使自己的商店更为壮观、气派,特意设计成假四层建筑(实际层高为三层),成为城中的标志性建筑。这栋楼就是曾经的麦当劳、现在的星巴克所在的中山中路70号建筑。
多年以来,这里一直是市民游客游玩打卡的地方。

张允升百货旧址,西洋风格的外观
张允升的老板不姓张
明年,中山中路70号的张允升百货店旧址将迎来它的百岁生日。
路过这里,你可得高看一眼:这栋老洋房不仅看着你长大,可能还看着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长大。2000年7月,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市级文保单位“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四拐角近代建筑”,张允升百货店旧址就在其中。
张允升到底是谁?张允升百货的最初创业者以及问世的确切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清人范祖述在写作《杭俗遗风》盘点“五杭”时,张允升的名字第一次出现。范祖述总结了“五杭”的说法,分别为“杭扇、杭线、杭粉、杭烟、杭剪”。“扇店推芳风馆为首,其余则张子元、顾升泰、朱敏时等。线店推张允升为首,其余则胡开泰、孙大森、鼎隆、德一等。粉店推裘鼎聚为首,其余则关玉山、金建侯等。烟店推达昌为首,其余则陈四海、迎丰、天润、天隆、玉润等。剪刀店则惟张小全(泉)一家而已。”
杭线的线,即丝线。元代以后的杭州,依靠着运河与其他水系,城市手工业渐渐起步。到了清康熙时,就有了“杭民多半商贾”的说法,在当时其他地区的人看来——你们杭州人,太会做生意了。“五杭”诞生的基础,便是如此。《杭俗遗风》的面世时间在清同治年间,在出书时已经做到“断层顶流”的排名,对于民间“张允升诞生于乾隆年间”的说法,确实是有一定的可信度。
1923年,绍兴人孙仲舒和亲友一起集资,从龚张氏手中买下了清河坊大街旁的张允升线店。买下商店后,孙仲舒等想以“公和轩德记”的名称向杭州市民政部门申请过户,但是没有成功,又因为张允升盛名在外,于是就延续了这一名字作为店名。

杭罗织造艺术装置
当年杭州最大的百货商店
孙仲舒接手后的张允升,变身为“前店后场”模式的商店。一楼是对外销售的店铺,楼上则是工场。“张允升”的丝线延续了从清朝而来的名气和地位,做女红的家庭主妇,又或者是开裁缝店的小老板,都首选来“张允升”购买丝线。“张允升”还有海外业务,怎么,国外买不到丝线吗?原来,张允升的海外客户多为东南亚等地的华人群体,而他们看中张允升的丝线也并不是用来做衣服,而是串佛珠。随后,张允升的业务范围也拓展了,孙仲舒等人在店内增设了制帽工场,生产销售当时流行的男式西瓜皮帽子,女式乌绒包帽和满头套帽,“张允升”升级为“张允升线帽百货庄”。
孙仲舒和他的接班人孙洁如,都是非常有营销意识的经营者。张允升会在外地投放广告,右边写“住杭州市清河坊”,左边写“自建四层楼洋房”,中心位置就画着自己的门店,对于这家门店的自豪和骄傲,都写在广告单上。他们还推出了古早版的“618+双11”:一年两次的促销减价活动,可以说是当时杭城盛事。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张允升又顺势转型,跑到外地接下了各种品牌做代理,还在上海开设了专门的采购部,做起了百货生意。在当时,人们可以在张允升买到无敌牌牙粉、羝羊牌毛线等流行产品,由此,“张允升”变成了“张允升百货号”。20世纪 30年代,张允升百货号全年营业额高达70多万银圆,是当时杭州最大的百货商店。
如今,星巴克用同样出身杭州的“杭罗”呼应了张允升百货的这段历史——与杭罗织造技艺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桂贞及其团队“福兴杭罗”合作,在店里推出了三件织造艺术装置。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