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陈立群,三年走访调研了中西部10个省(区、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所有被帮扶普通高中学校

陈立群在检查学生晚自习。
在群山与江河间奔走,和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努力,补上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西部教育短板,是我的使命与责任。
——陈立群
10月29日,是重阳节。时代楷模、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贵州省台江县民族中学终身名誉校长陈立群,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坐高铁赶回杭州。
他的妻子血压到了180mmHg,独自到医院做了心脏彩超。他98岁的老母亲在老家——杭州临安区板桥镇豆川村,已经有一段时间没见过他了。
10月30日上午,在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门诊楼,我见到了陈立群——他正陪着妻子在检查室安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脸上还留着前一日赶路的疲倦,但眼神依然明亮而坚定。
一趟高铁
从陈立群2016年3月到黔东南州支教开始算起,近十年间,他在杭黔两地往返了一百多次,行程3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超过7圈。一叠又一叠的高铁票,记录着那些风尘仆仆、星夜兼程的日子。
每一个来回都是对体力的消耗,高铁坐久了,腿会浮肿。家人担心陈立群的身体,希望他买一等座。陈立群没买,他一直对自己很节省,却给教育事业捐了130多万元。
陈立群的家,位于杭州市滨江区的一个经济适用房里。我问他:“陈校长,您是不是把家里的积蓄都捐出去了?”他笑而不谈,却欣喜地和我说起贵州教育发展基金会下的“立群宏志助学强教基金”。
支教以来,每年高考后,陈立群都会请台江民中挑选出20个家庭相对困难的学生,与杭州的爱心人士一起家访并送上第一年的学费。楼中平、骆黎霞、钱浩亮等爱心人士的名字,一直记在他心中。现在,陈立群可以用自己挂靠在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基金来支出这笔开支了。
“今年基金有28.8万元可以用来发放,其中10万元是资助20位今年考上大学但家庭相对困难的学生,今年资助的20位学生中有3位是孤儿;12万元是台江县的奖教金,奖励24名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能力的优秀教师;6万元奖给台江两所初中,台江一中和台江二中,希望他们深耕基础教育;还剩8000元奖给今年新办的小学——台江第五小学。”陈立群仔细谋划基金的用途,每一笔支出都饱含着他对教育的理想和希冀。
一个苗寨
2019年9月9日,中宣部授予陈立群“时代楷模”称号。2020年8月,他卸任支教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
获得“时代楷模”荣誉之后,陈立群又做了什么?他除了每个月都要回到台江,还把贵州省的几大地区——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毕节地区、铜仁地区等都走了一遍,连最偏远县威宁、纳雍、望谟、册亨、从江等都没遗漏。他的脚步从未停下,他要为大山的孩子照亮通往春天的路。
令陈立群记忆犹新的是,2020年底,他到从江县走访,一位小学校长问:“陈校长能否去我们大歹小学看看。我们学校现有13个班级497名学生,参加县里的统测,语文、数学的班级平均分,从来没有上过两位数。2020年,终于第一次把一个女生送到了初中。”
“现在六年级有几个女生?”陈立群问。
“23个。”小学校长回答。
“这23个女生,我来负责。”陈立群郑重承诺。“我当时也不知道哪来的勇气,只知道,这些女孩的义务教育一定不能耽误。”他说。
2021年,正月初七那天,陈立群一早从杭州出发,坐了近八个小时的高铁到达凯里,又坐了三个多小时的汽车到达从江县。他要在孩子家长出门打工前,对23名六年级女生进行家访劝学。
此后,半年内,他前后三次到大歹苗寨家访。当年秋季开学,23名女生全部进入了初中。“有的女生入学时,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加起来还不到100分,等初中毕业中考时考出了500分,我心里很是安慰。”陈立群说。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