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地图
2022年,陈立群的脚步走得更远了。
这一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对中西部10个省(区、市)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教育帮扶。陈立群受聘为帮扶工作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此,他的背包里,放了一张中国地图。
“160个县有155所普通高中学校,我三年里全部走完了。”陈立群说,每走一个地方,他都会在地图上标注。
这一路,陈立群的妻子经常同行。两人相伴有生活上的照应,更因为两人都是教育工作者,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能相互启发。他们沿着金沙江、怒江行走,走遍大凉山,穿行于百色革命老区,跨越甘孜州海拔4401米的雅拉山口。
“我的爱人理解、参与和支持我的支教。”陈立群和妻子一起去过贵州黔东南、四川宜宾县、甘肃舟曲县、青海玉树等地支教。一次在四川宜宾大山深处,他们留宿的山村小旅店阴暗潮湿,且只有他们两个旅客。持续暴雨,当天凌晨时分,还在睡梦中,屋顶突然“轰隆”一声巨响,等他们冲出去后,才发现是洪水冲倒了高压电线杆,电线杆砸中了小旅馆的屋顶。
在路上,时常会遇到这样预料不到的危险,陈立群回头想时也会感到后怕。在青海玉树,他差点因高反缺氧晕过去;在内蒙古正镶白旗到巴林左旗的路上,他穿越了400多公里暴风雪;在贵州织金县他高烧几天不退,被救护车送到了贵阳医院。
说到这里,陈立群又坦然回忆起一个“趣事”——在四川大凉山,有一次在一处当地称之为“一线天”的地方,他乘坐的车子撞到了滚落下来的大石头。车子修好开动后,无数石子落在车顶上,车子一路“咚咚”作响,很有节奏——路上的艰辛,就这样被他轻松化解。
路程再远,也抵挡不了陈立群的热情。每到一个学校,陈立群都会入校巡课、查看晚自习,了解师生的工作与生活。“每个学校有不同的基础,要仔细分析探讨学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性提出办学质量快速提升的方法路径和策略。”陈立群的电脑里有很多文档,是为各个学校“量身定做”的方案。
在走访调研过程中,经常有学校要求陈立群开设讲座。“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高级中学,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民族中学,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第一中学,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大杨树二中等等。”陈立群如数家珍,一路走来,中西部10省(区、市)接受培训的教育干部、校长教师近两万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陈立群总是认为,时间紧迫,他想要做更多的事情。他做了三十多年的校长,积累了一些学校管理经验,尽管退休了,但还能服务百姓、发挥余热,传递东部教育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传递东部教育的“爱与责任”。
“在群山与江河间奔走,和社会各界一起共同努力,补上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西部教育短板,是我的使命与责任。”陈立群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