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报道 你能想象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或许在几亿年前是一片海洋吗?
最近,富阳区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新登镇贤明小学科学教师杨荣华与苏州科学教师汪勋同游胥口镇崤山“小叠空”景区,惊喜地在崤山石林的石壁上发现很多疑似古生代海洋生物化石,他们辨认为珊瑚、菊石、贝类、角石等化石。
为进一步确认和判断其年代,他们当即拍下照片,后期请教苏州地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的几位研究专家,辨认、分析后,得出初步判断:这些化石属于石炭纪(距今3.6亿年到2.9亿年)到二叠纪(距今2.9亿年到2.5亿年)之间,崤山这一带曾经是一片浅海,生活着丰富的浅海生物,后来随着地壳运动,地层隆起、海水退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崤山。
两位科学教师探访“迷石湾”,有惊喜发现
崤山位于胥口镇里坞村,海拔567米,森林茂密,岩石遍布。崤山石林正是崤山小叠空梦想田园生态旅游区的一部分,这里怪石林立,由森林游步道串联互通,曲径通幽,步入其中,给人神秘之感,取名为“石林寻踪”(俗称“迷石湾”),是崤山十大景点中特色鲜明的一个景观。
石林具体位于崤山葛洪丹谷区域,离天井孔露天溶洞200米,离小叠空八卦天坑800米,离仙人洞1000余米,整体面积500余亩,目前对游客开放的天然石林区域有200多亩。
近日,杨荣华和汪勋等人到“小叠空”游玩,并有意识地重点探访迷石湾。因为此前杨荣华已经来过多次,发现过这里石林石壁上一些细碎的类似化石的痕迹,出于科学教师的感知,杨荣华辨认可能是海洋生物化石,但他并不能百分百确认。此次邀请他的朋友汪勋一起再次探寻,因为汪勋对地质学很有研究,杨荣华想让他一起辨认、鉴定一下。
石壁上这些或隐含的纹路,或稍有突出的形状,虽然面积都不大,大多只有指甲盖般大小,但已经能辨认出海洋生物的特征。汪勋很激动:“这很可能是距今几亿年前的古生物!”经过逐个寻找辨认,杨荣华一行人初步判断其中有珊瑚化石、菊石化石、贝类化石、角石化石等,其中珊瑚类、贝类等化石特别明显,他们初步判断属于二叠纪化石。“你看,这个就是贝类化石,这一圈明显的纹路就是贝壳边沿。”
近日,杨荣华带着记者再访石林,找出石壁上的各种痕迹,一个个指给记者看,并用手比画着它们“存活”在石头中的样子。
烈日炙烤下的石林氤氲着层层热气,杨荣华汗流浃背,却像没有感觉到热浪一般,只是无比兴奋,因为他找到了更多化石:“今天发现更多,那天因为天色已晚,且在石林的背面,没想到这面更多。”
请地质专家鉴定,初步判断化石年代
汪勋请苏州地学会的专家对在崤山拍摄的化石照片进行鉴定。苏州地学会的刘强认为是珊瑚化石、蜂巢珊瑚化石,菊石化石,角石化石等,属于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化石。同时,他认为这些化石种类比较接近苏州太湖三山岛的化石,甚至比三山岛的更丰富。
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地学会的李克偕辨认后认为:珊瑚化石没有问题,对疑似的菊石、角石化石,从外观形态上看很接近,但还需要更多细节才能进一步确定。
之后,汪勋又请教了中国地质大学纵瑞文教授,纵教授认为,照片中珊瑚很明显,还包括一些腕足类、腹足类化石,但是图片上的化石品种比较少、信息比较少,确定年代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合实地考察及目前各方意见,两位专家初步判断这些化石年代在石炭纪(距今3.6亿年到2.9亿年)到二叠纪(距今2.9亿年到2.5亿年)之间,从而推断崤山一带之前是一片浅海,生活着丰富的浅海生物。当然,目前专家还只是从图片来判断,更多信息还需要专家进一步到现场考证。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