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面对暮年时光,有人活得精彩,也有人活得心酸。就在刚刚过去的漫长酷暑,我区发生了多起独居老人外出迷路、中暑昏倒、患病无人发现等意外事故。
谁都不希望悲剧发生,都期盼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而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趋势明显。我区已达到中度老龄化水平。截至2021年末,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为31.2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5.23%,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4.39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4%,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4.04%。其中,由于丧偶或未婚导致独居的老人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
这些独居老人中,不少都有子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核心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早已成为过去式。而另一方面,老人和子女都追求自己的“私人空间”,不愿住在一块儿,导致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削弱,原来由家庭承担的老人赡养功能转向社会养老服务,独居老人成为一类社会问题而倍受关注。
真实案例:
不得不习惯的孤单
案例一:宣阿姨一生未婚,养父去世后独自生活了30年
宣阿姨今年74岁,一生未婚。自从养父去世后,已经一个人生活了30年。采访约在社区办公室进行,见到宣阿姨的第一面,便发现她的脸上一直带着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显得年轻。
说起独居的事,宣阿姨的记忆回到了几十年前。原来,宣阿姨本姓陈,是宣家领养的大女儿,养父之后还领养了一个弟弟。因为家里条件差,宣阿姨很小便开始帮忙干活。养母身体不太好,宣阿姨早早担负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烧饭、擦身、洗衣服,一天到晚手脚忙个不停。宣阿姨18岁时,养母病逝。养父脾气本来就暴躁,老伴去世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养家糊口的任务就落到了宣阿姨身上。
“人要懂得感恩,他们把我养大,我不能丢开他们。”宣阿姨说。她起早烧好饭,然后赶去路边摊买鱼,拿回家后再匆匆赶去上班。有好吃的菜,总是端到养父面前,让养父先吃。虽说如此,养父稍有不如意,还是会向宣阿姨发脾气。“有一次买的鲫鱼太小,他很不高兴。家里电灯坏了,他就催着我爬到桌子上去修理。”宣阿姨提起这些过往,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当时也不是没人介绍对象,但宣阿姨想得明白:弟弟已成家,有自己的老婆孩子要照顾,没有更多精力来管养父。如果自己找个人不同意她管养父,那生活也不会顺心。而按照养父的脾气,和别人也不一定合得来。思来想去,找个人结婚的念头就慢慢淡下来。等养父去世,宣阿姨已经是44岁的年纪。宣阿姨的孝心也打动了左邻右舍,等后来宣阿姨一个人生活后,关心她的人很多,大家都愿意帮她的忙。
退休后,宣阿姨过起了自由自在的独居生活。早上睡到自然醒,白天和小姐妹玩玩牌、聊聊天,晚上散散步看看电视,一天就过去了。后来年纪慢慢大了,特别是这两年腿脚有点不太利索,她的生活圈基本就固定在家附近。早上5点多起床,然后到对面城河公园坐个半小时,看看人家早锻炼,然后回家吃早饭、看电视,中午吃完饭后睡一觉,下午4点左右准备晚饭,饭后去城河边散散步,7点左右回家睡觉。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但宣阿姨觉得挺好的,不孤单。“我跟那些丧偶独居的老人不一样,我一直就是一个人,所以习惯了。”宣阿姨笑笑说。
案例二:陈阿姨老伴去世后女儿远嫁,已独自生活14年
66岁的陈阿姨住在文化路一间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里。自从老伴去世、女儿远嫁韩国后,她已经一个人生活了14年。走进陈阿姨的家,桌上地上一尘不染,窗玻璃也擦得洁净明亮。环顾四顾,一眼看到窗台上排着一溜儿药瓶。“前两年患了房颤,去年又得了脑梗,现在每个月都要去医院配药吃。”陈阿姨解释道。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前,每年暑假,女儿都会带着两个外孙,坐1个多小时的飞机来看望母亲,陪她生活一段时间,让老人享受儿孙绕膝的欢乐时光。从2020年到现在,母女俩已经3年没有见面,平时就靠微信交流,有时也会视频聊天。
小外孙出生后,陈阿姨也去韩国住了一段时间,吃的住的她都习惯,但在那儿没有朋友,语言不通,于是还是决定回老家住。一个人的生活很有规律,陈阿姨每天5点起床,先到城河公园打太极,回家烧早饭、搞卫生,看会儿电视,11点前吃午饭,然后睡午觉,下午在老年宫和一帮朋友打牌。晚饭很简单,把中午吃剩的饭菜热一下,5点左右出门沿城河公园走两圈,然后去育才路一棋牌室看别人打牌,晚上8点前回家睡觉。
陈阿姨以前很喜欢旅游,每年都要出去玩几次,跟着老年团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风景,将一个人的日子也过得尽可能精彩。今年7月,她还跟着旅游团去了湖北恩施,但由于身体原因,没有参加强度稍大的爬山活动。随着年龄的增大,外出旅游的机会将越来越少,让陈阿姨心里感到特别可惜。
因为自小父母离异,陈阿姨辗转在外婆家、父亲处生活,与母亲和几个弟弟妹妹的关系都不太亲,一直到现在都不太走动。以前,陈阿姨还有几个老同事住在附近,平时还可以约着散散步聊聊天。后来同事们相继搬家,来往的人就更加少了。目前,陈阿姨和老伴的姐姐一家保持着联系,有事时也会喊他们帮忙,但只要自己能搞定的事,就尽可能不去麻烦人家。
记者忍不住问陈阿姨平时有没有觉得孤单。“那有什么办法呀,要是身边还有个孩子就好了,即使不住一块儿,也能时常见一面吃个饭。”陈阿姨发出一声叹息。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