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她用独门绝技“水织法”守护千年杭罗
发布时间:2025-05-07   都市快报

宋代人怎么织 我们就怎么织

洪桂贞,1956年生于杭州,49年从未间断“杭罗织造技艺”工作。1985年,洪桂贞与邵官兴(已故)在家传杭罗织造技艺的基础上,改良手工织造设备至半自动织造,克服了当时杭罗的生存瓶颈,让杭罗传统水织法得以延续。杭罗织造技艺因其核心工艺“枷身线”和“水织法”一直处于“口耳相传”无法量化,且精度要求较高的状态,历来传人不多。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浙江75人榜上有名,位列各省(区、市)第一。目前,浙江省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71人,总数居全国第一。最近,快报记者采访了非遗“杭罗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洪桂贞。

九堡宣家埠的经济园,杭罗织造老字号“杭州福兴丝绸厂”,就坐落在这里,大隐隐于市,古老的机杼声不时从现代化的产业园内传出,让人有种时空穿越的恍惚感。

坚持用传统手工织造杭罗的老厂,这可是全国独此一家!

1956年出生,今年69岁的洪桂贞,日复一日坐在工坊的织机前,拿起木梭,在千丝万缕中上下翻飞,翻丝、牵经、穿综、穿筘、打蜡、揺纡……光阴就这样,在“嘎吱嘎吱”声中随着罗缎生长向前流淌着。从洪桂贞指尖流出的时光记忆,就是“杭罗”。

精美的杭罗

杭罗曾是宋代贡品

杭罗是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了。但是老底子的杭州人记得,在过去穿得起杭罗,是蛮体面的。曾几何时,一到夏天,杭州城里有点身份的达官贵人们都喜欢穿一件轻如雾谷、薄如蝉翼的罗。

很多老人的记忆里,杭罗繁盛时,大小作坊遍布于古艮山门(原坝子门)一带。

“罗”是一种丝绸织造技艺,由纯桑蚕丝织制而成,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因宋代官服礼仪制度以及宋代杭州丝绸织造以素织物最为出色,宋代是罗织物生产的巅峰时期。加上“罗”类丝绸多产自于丝绸之府杭州,故又称为“杭罗”。

宋代杭城的街市上罗绮如云,每年,顺着京杭大运河从杭州码头进贡至京城的罗布可达10万匹,每匹长达33米。

不是所有的罗都叫“杭罗”。选丝、绞综、水织是杭罗有别于其他丝织物不同的三个地方,其中以“水织法”最为著名。如今的福兴杭罗,依旧沿用着宋代的水织法制作杭罗,让飘逸如烟的千年杭罗在机杼声中重现悠悠宋韵。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