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多少杭州本地人念对马塍路的“塍”?112家小店聚拢一路的烟火
发布时间:2025-05-09   潮新闻客户端

聚拢来是烟火,摊开了是人间。这句话被印在马塍路沿线的小弄堂里。

马塍(chéng)这个难念的名字,因钱鏐曾蓄马于此而生。

南宋时,这里曾是杭州最大的花圃。

透过路口的玻璃罩,依旧可以寻见诗人赵汝譡笔下“旧闻城北有马塍,聚花成锦常留春”的盛景。

马塍路一直是杭州最有烟火气的街巷之一。

这条路上留存怎样的烟火往事?今天,不妨一起走一趟。

112家小店聚拢一路烟火

最长的已扎根近50年

马塍路全长1370米,从天目山路到文二路,走一个来回不过三四十分钟。

道路不宽,仅两车道。来往的车不多,沿途的居民更喜走路,或者骑车。

淅沥的小雨,将沿途的悬铃木映衬着更加绿意葱葱。

2024年,辖区西溪街道曾做过统计,马塍路沿线共分布着112家小店。

记者 盛锐 摄

裁缝店、配钥匙店、家政店……很多在新城区早已消失的小店,在这里都能寻见踪迹。

甚至,还有一家书画装裱店。

“我们店是2000年前后开的,一开始在斜对面,更大一点。现在的店址也十多年了。”走进文苑装裱社,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墨香,店主李女士正悠闲地听着雨声。

从古至今,马塍路就是文人集聚的地方。李女士说,现在也有很多西泠印社的文人住在附近小区。“比过去生意肯定少一些,但还是很有市场的。”

在她的印象中,不少邻居小店,二十多年来变化并不大。比如门对门的两家水果店,再比如对面的理发店。“理发店来的比我早,有30年了吧。”

记者 盛锐 摄

开最久的当属马塍路8号的老裁缝店,这是一家“嵌”在小区外墙里的小店。

店里,店主何伟强和妻子正操作着缝纫机,修补换季的春装。小店一侧,是一副万马奔腾的墙绘,新老马塍路在这里交融。

走进小店,不规则的店面,让三个人显得有些拥挤,而一面墙的纺线更突显年代感。

记者 盛锐 摄

“这是我父亲开的店,我继承了。”年逾五十的何伟强说,这家店已有近50年历史。“我父亲什么时候开的,已经不可考了,但在我手上都快30年了。”

老何刚接手的时候,马塍路沿途还有田地。“慢慢看着这里热闹起来。”

这些年来,路的格局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补衣服的价格也只是从3元涨到10元。“一年下来的收益,过过寻常日子正好。”

记者 盛锐 摄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盛锐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