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的知了非常笨!丽水小伙开车200多公里 大热天来杭州只为抓知了吃
发布时间:2025-07-04   都市快报

“杭州的知了非常笨,很容易抓!”

记者 宋赟 摄

天气再热,也挡不住吃货的脚步。

昨天下午出门,记者在马路边看到两个小伙子,戴着遮阳帽、穿着短裤、踩着拖鞋,手里拿着长长的钓鱼竿,顶着明晃晃的大太阳在抓知了。

在杭州生活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抓知了现场,便厚着脸皮冲上去围观了。他们先在约7米长的钓鱼竿尾端缠了一个绿色的小东西,问了才知道,这叫知了粘,是专门抓知了的。

缠好知了粘后,将竿子往树上甩去,随后再收回来,三五秒时间,知了就到手了。小伙子顺手将知了塞进腰上的红色网兜里,接着继续抓下一只……不一会工夫,两人的网兜就满了。

刚好有一位戴着遮阳帽的阿姨路过,看着他们腰上挂着的满兜知了,好奇地问:“你们抓这么多知了,干什么呀?”

其中一个小伙子回答:“吃!”

杭州的知了非常笨,很容易抓

听说小伙子抓知了吃,阿姨吃惊得嘴巴都张成了“O”形。

对于吃知了这件事,大部分杭州人估计和阿姨一样,会本能地拒绝。但在丽水、金华等地,知了一直是夏日限定美食,甚至比小龙虾还要受欢迎。

据估算,每年6月到9月初的80天内,丽水人可以吃掉上亿只知了。两个小伙子,小徐和小刘,都来自丽水。“我们丽水人特别爱吃,这个在我们老家很贵的,现在要卖到100多元一斤。”小徐热心地指了指知了背部,向我科普,“如果光这个肉,烧好的一斤能卖到300元”。

旁边的小刘补充说,前段时间知了价格更贵,“天气刚开始热那会,最高卖到过五六百一斤”。这次他们是特意开车200多公里,从丽水过来抓知了吃的,“我表哥在这里开超市,他说这里知了多,但杭州没什么人吃”。

天气越热,知了越多,他们俩是专门挑大中午出来抓知了的。虽然热得满头大汗,但却收获了满满的知了。“前天我们抓了12斤,一斤大概150只。”小刘说,他们打算再抓15斤就回老家。

记者查了下丽水本地媒体的报道,发现当地带壳的知了,最近在菜场能卖180元/斤,这样一算,两个小伙子来趟杭州,省了几千块知了钱。看来,知了叫“金蝉”确实没毛病。

拿鱼竿一甩一收,几秒就能抓到知了,有什么秘诀吗?小徐说没啥诀窍,“就是眼神要好”,能准确找到藏在树上的知了。小刘补充了一句:“杭州的知了非常笨,很容易抓!丽水吃的人多,知了都精了。”

对于杭州的知了来说,小伙子这话“多少有点冒昧了”。

怎么吃?小伙子推荐红烧和椒盐

说起来,中国人吃知了已经是老传统了。

以蝉入馔,古已有之。《礼记》记载,当时国君食谱中就有“爵鷃蜩范”,“蜩”(tiáo)就是“知了”。曹植有一篇《蝉赋》,描述了知了一生最终难逃被烤串的命运,“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

古人吃知了非常讲究,北魏的《齐民要术》记载,当时的人会用烤、蒸、焯多种方法来烹饪知了:“捶之,火炙令熟,细擘,下酢;又云:蒸之,细切香菜置上;又云:下沸汤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

到了现代,人们发现知了不仅好吃,营养价值还很高。研究发现,蝉的肉质中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干基蛋白的含量超过70%,脂肪含量约为7%,而维生素及锌、钾、钙等有益微量元素则远高于普通肉类。橙友圈里,不少橙友都曾晒过怎么吃知了。

丽水人怎么吃知了?问了问两个小伙子,他们特别推荐红烧和椒盐。

记者 江玥 摄

有人可能会担心,抓知了会破坏生态吗?其实,抓知了吃可以算是除害了。知了以吸食树的汁液为生,是著名的“树木杀手”,尤其喜欢祸害樱花、柳树、枫杨、桂花,每到夏天,园林工人都会把抓知了提上日程,还呼吁大家都来抓,看到别手软。

据昆虫研究专家科普,昆虫的种群数目巨大,繁殖能力相对其他物种来说也比较强。丽水人一夏天吃上亿只知了,听起来数字很大,其实并不算多,不会对生态造成大的影响。适量捕捉知了,对植被的生长是有益的,而且,大家吃的知了,是已经从土里飞出来的成虫,这时大部分都已完成交配产卵的使命,即使不被吃掉,过两三周也会自然死亡。

如果你也好奇,想抓知了吃,给你两个建议:第一,抓知了时,不要踩坏草地绿化;第二,敏感体质人群千万不要轻易尝试吃知了,容易过敏,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宋赟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