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因产业而兴,产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如何不断增强产业工人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是临江街道的必答题,而社企共治推动“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建设是推动产业工人服务提质升级的关键一招。
近日,临江街道高新社区协商驿站组织召开“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建设专题协商座谈会。临江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召集人,政协先进制造委员工作室委员,临江街道政协委员履职小组部分委员,街道相关办(室)负责人、社区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以及青年产业职工代表参加。
作为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高新社区常住人口约1.2万人,人口复杂,业态多样,利益需求多元,其中产业工人占比达92%。因此,如何让产业工人“留得住、过得好、融得进”,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议题。
此次活动采取实地调研+协商座谈的形式。会前,一行人参观顾家家居和耕憩农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委员们走进家装展馆,参观顾家家居为工业旅游专门打造的儿童手作区、大学生建筑学实习区等不同年龄阶段的研学区域。
在耕憩农场,看着这里从原来的“荒地”摇身一变成现在集草莓采摘、草坪露营、麦浪种植、特色餐饮集市为一体的综合性娱乐基地,委员们感慨颇多。项目负责人介绍,耕憩农场还将通过开展举办夏日西瓜音乐汇等活动,丰富周围职工文化生活。
随后,委员们从“生活有品质、朝夕有守护、参与有渠道”的角度入手聚智献策,现场气氛热烈,引起企业代表和产业工人们的强烈共鸣。
临江企业代表以及青年产业职工代表一方面为临江惠民便利的体育设施、社区及时优质的暑托班点赞,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暑托班需求旺盛但供应不足、企业宿舍停车位不足等问题痛点。
政协委员结合自身实际,纷纷积极予以回应。区政协委员卢侃达表示,针对双职工家庭暑期“小候鸟”无人照看的问题,社区可以联合企业分点开设暑期班,优先扩大覆盖面,帮助职工解决最基本的痛点后再做一些提升服务。区政协委员冯嘉远针对宿舍停车位不足的问题提出,需要搭建“政策-资源-需求”点对点精准对接,在非主干道设置路边停车位或者对接空闲停车场资源等方式进一步解决难题。针对职工代表提出的文化需求,区政协委员钱涛提出,可以通过开展创意文体赛事、主题联谊活动等多元载体,以文化浸润增强职工们的归属感,社区也需要对文化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活动的知晓率提高。
临江街道高新社区协商驿站通过协商议事切实将产业职工的“急难愁盼”变为“满意清单”,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3344”协商议事工作法,下一步,临江街道高新社区协商驿站将持续发挥好“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的作用,推动政策精准滴灌与服务迭代升级,真正把协商驿站打造成产业工人诉求的“回音壁”、资源对接的“立交桥”、治理创新的“试验田”,让产业工人在参与中增强城市认同感,在社企融合中实现价值倍增,共绘共富发展蓝图。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