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人才有哪些培养路径?
“目前,跨境电商人才的就业局面是‘生机勃勃’的,但是跨文化沟通能力欠缺、语言能力单一、教学和实际相脱离是造成人才供给不足的原因。”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陈衍泰对《白皮书》中提到的人才缺口进行了分析。
校企合作是解决人才供需不匹配的一大举措,已有学校和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和需求开展合作。
“以前,我们的不少毕业生会去电视台等媒体工作。近几年,毕业生转向跨境电商行业工作的比例一直在增加,而且就业率不错。”浙江传媒学院双语播音与语言系副主任朱振华谈到了学生就业趋势的变化,“我们一直在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朱振华说,浙江传媒学院的学生在出镜、拍摄和视频剪辑方面有优势,学院去年成立了跨境新媒体运营工作坊和直播创新班。同时,学院请企业把项目带进校门,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和企业互相筛选。
据《白皮书》统计,浙江目前有11所院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企业一端也在积极利用在杭高校的人才。比如,同富股份正和高校的对口专业加强联动,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为企业储备人才。“我们请同学们大四的时候来实习,并为优秀的人才安排转正。”该企业招聘负责人黄先生说,目前已经和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外语专业和中国计量大学的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开展了合作。
杭州这片跨境电商沃土,也吸引了外地高校来寻觅机遇。
在跨交会举办的跨境电商人才对接会上,特地来杭“取经”的两位老师从重庆三峡学院赶来,该学院从去年起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学院在1956年就成立了,但在跨境电商的专业建设方面,我们确实才刚上路,得提前跟上前沿的用人需求。”该学院的钟老师和杭州企业沟通后感到,跨境电商的行业实操性很强,她回去后将建议学院调整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后续希望能组织学生来杭州企业实习、就业。
相关技能不只是在高校里能学到,社会人员可通过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参加技能培训,通过考试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会发放相应证书。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的信息可以通过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官网查询。目前,跨境电子商务师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包括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浙江盘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记者手记
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才
在应对关税风波等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杭州跨境电商产业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迫在眉睫。
高校、企业正积极联动,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AI等新技术的应用更加普遍,又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今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公告,拟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等17个新职业,这标志着国家层面认识到相关岗位需求的普遍性,以及对跨境电商人才建设的高度重视。
眼下,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应用、市场新变化、行业新挑战,正让职业岗位进一步拓宽。身处充满变局的时代,从业者唯有保持韧性、拥抱变革,敏锐洞察市场需求变化,主动学习迭代技能,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开辟出发展新路径。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