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七届海子诗歌季在浙江图书馆正式启幕。这是自2012年海子诗歌季创办以来,首次走出青海落地杭州。这场从德令哈情人湖畔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文化盛会,不仅是对诗人海子精神的致敬,更以诗歌为纽带,串联起杭州与德令哈多年对口支援的深厚情谊,为两地文化交流与产业共兴注入新活力。
双城诗意联动 续写援青情谊
上午9点30分,杭州主会场与德令哈分会场同步启动,通过现场连线实现隔屏对话,共同见证这场跨越山海的文化相聚。过去十五年,五批206名杭州援青干部人才先后奔赴德令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援青工作,把“杭州经验”“杭州方案”带进来,把“德令哈特产”“德令哈品牌”带出去,留下了一串串杭州印记。而此次诗歌季的举办,正是两地双向奔赴的又一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德令哈市文联、浙江文学院和钱塘区文联签署“诗行金色世界・笔耕画江南”青少年诗教共育计划,德令哈市文体旅游广电局与浙江传媒学院签订“诗画德令哈・浙传创享”文创文旅产业合作计划。两份签约为两地文化交流搭建起长效机制。
科技赋能文化 点亮高原IP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活动现场的AI互动区,由杭州企业运用AI、VR等技术打造的海子数字形象,在草原星空背景下缓缓诵读经典诗句——这一形象经海子亲属复核确认,实现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交互。
在体验区,以江南竹林为背景的互动大屏成为焦点:观众点击左侧屏幕选择海子诗句,右侧祈福竹林便同步展示内容,后续还将接入签名系统生成专属祝福,让诗意从“可读”变为“可感”。展厅中央,61张德令哈风光照片制作而成的海子形象照,更将高原的壮阔与江南的雅致巧妙融合。这些科技与文化交织的设计,让德令哈“现代诗城・浪漫之都”的文化IP更具传播力。
共绘协作蓝图 拓展援青路径
活动现场,来自德令哈与杭州的文艺工作者携手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江南采茶舞与高原马头琴的同台演绎,让两地文化在舞台上碰撞出奇妙火花,也让现场观众直观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本次诗歌季活动现场对第七届海子诗歌季荣誉奖进行颁奖,获奖代表牧白、王劲松上台领奖。
当天下午,德令哈农垦文化中型歌舞诗剧《我诗歌中的金色世界》在杭州完成全国首演,作品以德令哈农场为创作背景,讲述五湖四海青年的奉献故事。而“数字诗境·海子重生——当AI遇见高原的诗与远方”主题论坛的举办,更吸引众多专家齐聚,为诗歌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出谋划策。
“通过诗歌的纽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增进了解、加深友谊,在心与心的碰撞中深化交往。”浙江省援青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姚海涛的发言,道出了此次活动的深层意义——以文化为媒促进各民族“三交”,正是对口支援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