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出海,听听大咖们在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上怎么说
杭州日报讯 当AI技术为文学创作注入全新动能,当中国故事借网络文学的载体跨越山海抵达全球读者案头,网络文学正站在“新动力、新格局、新形态”的行业拐点——它不仅是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学的鲜活注脚,更与网剧、网游共同构成文化出海“新三样”,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核心桥梁。如今,杭州本土文化产品正掀起全球热潮:中国网络作家村创作的“东方故事”俘获上亿国际读者;《黑神话:悟空》等杭产游戏凭硬核品质与东方美学扬帆出海,成为海外玩家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杭州制造的微短剧以轻量化叙事,牢牢吸引全球用户目光,让中国故事进一步深入人心。
9月26日,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在杭州白马湖畔启幕,以“AI赋能下的网文全球图景”为核心议题,汇聚数百位海内外网络作家、评论家、产业代表与国际传播专家,共同探寻网文出海的破局之道与未来方向。如今的网络文学,早已超越单一文学形态,与网剧、网游深度交融,以独特叙事与丰富题材为互联网文化业态提供核心内容支撑,更在主流化、精品化进程中,激发着大众文艺的创新活力,展现出无限可能。
创作者的深耕之道:用情感共鸣破壁垒 以文化创新筑根基
作为《仙剑奇侠传》《血歌行》等经典仙侠作品的创作者,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网络作协名誉主席管平潮既是中国仙侠小说的开山元老,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见证者之一,至今他已在写作路上坚守21年。2008年从江苏南通来到杭州后,他便被这座城市的仙侠韵味深深吸引——“白蛇”“化蝶”的传说萦绕街巷,氤氲山水间的亭台楼阁似藏着无尽故事,这份偏爱让他将浙江元素融入创作。回望行业变迁,管平潮感慨:“近年网文题材分得更细了,大家都更看重精品创作,还主动把时代变化写进故事里,不忘传递正向价值。”在他看来,精品,是对抗时间最好的防腐剂,文学创作既要守好经典文脉的“根”,更要用创新思维激活传统基因,让传统文化在现在的语境里活起来。如他创作的《仙剑问情》,通过守护爱人、重视家庭等人类共通情感打破文化隔阂,同时在世界观中预留“文化接口”,让“以掌中剑护眼前人”的东方侠义与海外读者熟知的“骑士精神”产生共鸣。至今他仍难忘第一次见到《燃魂传》泰文版时的触动,更珍视海外读者自发翻译作品的热情,“只有好内容,才能让中国故事真正走得远、传得开”。
网文作家“我会修空调”的创作与出海经历同样充满温度。初中时偶然读到《搜神记》,树下野狐笔下的奇幻世界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对想象力边界的认知;2015年正式签约平台后,他以“纯粹的喜欢”为动力,深耕创作10年。谈及出海,他语气里满是感慨:2019年作品在起点国际站发布时,就有外国读者用英文追更留言;后来在韩国见到自发翻译作品的读者,如今两人仍保持微信联系,过年时会互相发送祝福。“有时候觉得特神奇,网络把天南地北的人都连起来了。”在写作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先把故事讲好才是根本,写作时就琢磨IP转化、海外传播,反而会丢了重点”。同时,他也盛赞杭州的创作环境:“这里氛围好、敢创新,产业链成熟,青年作家完全能专注创作,不用分心杂事。”
产业与平台赋能:从“走出去”到“融进去”,育新人启新程
文化出海,“走出去”是第一步,“走进去”才是抵达人心的关键。伴随传播媒介的迭代升级,网文、网剧、网游已成为当下文化出海的“新三样”。作为文化创意之都,杭州凭借前瞻性布局和全链条政策支持,精心培育了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数字文化平台,为“新三样”的成长持续厚植优渥土壤。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杭州市评论家协会主席夏烈从产业视角剖析。在他看来,浙江能成为网文重镇,绝非偶然:“这不仅得益于优质的创作生态,更凭借突出的IP改编等产业实力。”从《甄嬛传》到《藏海传》,浙江产出的网文作品质量过硬,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等产量同样稳居前列,尤其是以杭州为核心区域,改编作品爆款频出。在文化出海“新三样”的背景下,他认为三者已形成联动出海格局:“早期是粉丝自发传播,现在已升级为‘生态出海’,在海外市场适度本土化后逐渐广受认可。”谈及网文出海的未来方向,夏烈充满期待:“一方面要推动精品化、头部化网文出海,让优质IP带着更多中国文化元素走向世界;另一方面要构建‘网文-影视-动漫’等全产业链海外转化体系,引导海外受众从读网文,延伸到追更影视动漫等改编作品,实现从文化交流到文化贸易增值的跨越。”他说要通过多元、深度的跨文化表达,引发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同时,他也关注青年人才培育:“浙江有完善的创作者梯队体系,“70后”到“00后”各代际都有代表作者,年轻创作者的作品能快速生长、转化,这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底气。”
网文的繁荣发展,始终离不开平台的坚实支撑与积极赋能。番茄小说副总编辑李梦认为,行业应将核心目光聚焦于青年作家的培育:“青年作家敢于突破题材边界,近年来网文领域涌现的新元素、新流派,正是源于这份独有的创作活力。”为助力青年作家成长,番茄小说推出“网络作家高级研修班”“文学大师课”“十二日谈”,邀请阿来、刘慈欣等名家授课与直播对话;今年更联合《青年文学》启动“青舟计划”,为参与作品提供专家指导、专属曝光资源,还推动其在真人有声、影视、动画等领域的IP开发。“网络文学的未来,书写在青年作家的笔下。”李梦表示,平台会一直做青年作家的“守护人”,守护他们的创作热情与突破勇气,“只有激发年轻创作者的活力,才能为网文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从创作者的坚守到产业的成熟,从技术的赋能到文化的出海,中国网络文学正以多元姿态拥抱新时代。在杭州白马湖畔的这场对话中,大咖们的分享不仅勾勒出行业的发展脉络,更传递出共同的期待:以精品内容为核心,以创新思维为翼,让中国故事在全球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书写网络文学更广阔的未来。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