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运河共生计划”邀请你一起来“走运”
发布时间:2025-09-30   都市快报

中国大运河 开启世遗新十年 从拱宸桥到西兴古镇

2014年6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主席在卡塔尔首都多哈敲下木槌,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千年古运河的历史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包含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作为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运河,中国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时期,贯通于隋代,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全长3200多公里,是南北物资运输、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在2500余年的悠久岁月中,它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中华文明标识体系之一。

杭州因运河而兴,是唯一同时保存有三条河道(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部分遗存的重要段落,遗产河道总长约110公里。船行河上,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两岸风景如画卷般展开。这里自古以来便是杭州“珍异所聚”“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运河犹如一条飘逸的丝带,自南向北贯穿主城全境,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蜿蜒千里、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滋养了这里的百姓,也孕育了“钱塘繁华”,千百年来大运河已经深深融入杭州人的生活。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后,下一个十年的开启之年,运河遗产保护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

为此,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推出“运河共生计划”系列活动,邀全城共赴这场文化之约。

作为“运河共生计划”的一部分,该中心特别联合都市快报·橙柿互动推出“运河新十年·漫步千年韵”全民Canal Walk(运河漫步)活动,邀请杭州市民一起来“走运”。

活动分为线上推荐路线+线下走运打卡两个部分。

线上部分:你可以在橙柿互动App橙友圈#天气小姐姐#话题下,发帖推荐/设计一条你最喜欢的“走运”路线,包括该路线沿途有哪些好吃、好逛、好玩的地方,都可以告诉我们。注意,每条路线至少需要包含一个大运河遗产点。

线下部分:我们将从全部市民推荐的路线中,优选其中4条路线,在金秋季节邀请运河相关专家带队,每条路线征集15位橙友一起参与实地走读活动。

一起跨越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拱宸桥,行走在布满青石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或是到西兴老街、塘栖古镇,感受青砖白瓦间承载的古杭州历史底蕴;又或是逛一逛成为小型博物馆的富义仓、运动休闲的时尚聚集地小河公园等,这些嵌在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上的璀璨明珠,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处都有故事,伴随着烟火气,历久而弥新。

杭州段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串联起六个独具特色的遗产点,就让我们沿着这条千年水道,一起重新认识一下它们。

拱宸桥

在古代,“宸”是指帝王住的地方,“拱”即拱手,两手相合表示敬意。每当帝王南巡,这座高高的拱形石桥,象征对帝王的相迎和敬意,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

“城隍山上看火烧,拱宸桥头乘风凉”,杭州人的这句老话道出了百姓对拱宸桥的喜爱。

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地标,也是古时杭城通往外界的起点。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年间重修,就是如今我们看到的模样。

民国时期,拱宸桥边非常热闹。在拱宸桥上可以看到一幢钱运茶楼,它的前身是荣华茶园,也是杭州第一家电影院“国益戏院”即“大众电影院”。旧时的拱宸桥一带茶馆可谓一绝,有四大茶园,分别是天仙茶园、荣华茶园、阳春茶园、富仙茶园。其中的天仙茶园,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就曾在此唱戏。

拱宸桥对于杭州来说,不仅仅是一座连接交通的石桥,还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文化与情感记忆。作为杭州水路的“北大门”,这里曾是漕运往来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埠,也曾是杭州人乡愁的重要坐标,看到桥就到家了;这里还曾是近现代杭州的工商业中心,杭州的麻纺印染业、仓储运输业、造船业在这里萌发……拱宸桥作为中国大运河(杭州段)遗产点,已成为杭州重要的城市地标之一。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

拱宸桥西侧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同样是六大遗产点之一,也是杭州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的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兴于清末民初,从早期农耕文化到近代工业厂仓文化的转变,再到现在城市商贸商住旅游景区文化的发展历程,都是“缘由运河”,是运河边江南集镇的缩影。在7.83公顷的历史街区中,不仅保留了近现代工商业的厂房、仓库、商店、船埠、码头,还保留了大量涵盖了杭州近代各个时期特征的民居建筑。

沿运河的住家、合院式的传统民居、民国时期的里弄建筑、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简易“公房”、80年代的“筒子楼”等,几乎浓缩了近现代中国的城市民居类型。

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包括了一桥、两街、两庙、四里弄和五馆。一桥拱宸桥。两街就是运河特色老街“桥弄街”和“桥西直街”。两庙就是这里记述草根夙愿的传奇“张大仙庙”和“财神庙”。四里弄是这里延续城市记忆的近代居民里弄——吉祥寺弄、如意里、同和里、敬胜里。五馆是旧仓库、旧厂房有机更新后的新文化空间——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手工艺活态展示馆。这里特别适合带着孩子前来,看看运河风景,了解运河的独特文化,感受运河魅力。

富义仓

富义仓遗址,地处胜利河与古运河交叉口。

富义仓始建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由于当时杭州粮食告急,浙江巡抚谭钟麟在此购地,历时四年建成粮仓,命名取“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

它面朝运河,是当时杭州的“三大粮仓”之一。当时富义仓内共有五六十间粮仓,每间约20平方米,可存四五万石谷物,还有砻场(去稻壳的碾坊)、碓房(舂米的作坊)、司事者居室等,这里是杭州百姓最主要的粮食供应地,也是江南谷米的集散地。

富义仓的南门有一个装卸货的码头,大批“皇粮”从这里出发,上交京城国库,算得上是京杭大运河南北漕运的重要节点。它与北京的南新仓并称为“天下粮仓”,有“北有南新仓,南有富义仓”之说。

富义仓往南三四百米,就是御码头,据说,乾隆下江南,都会在这里下船。

伫立在运河畔140多年,作为杭州仅存的一个古粮仓,富义仓见证了杭州仓储、码头装卸等经济业态的兴衰。

如今的富义仓是围绕遗址保护,于2007年以原有的占地范围、用原有的材料、按原有的历史风貌,原汁原味修复的,共有13幢建筑。2024年,富义仓又进行了一轮升级,焕新呈现了展示馆、文创研学空间和运河文化交流中心等区域,让市民游客能了解富义仓这个古代粮仓遗址的前世今生。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余夕雯 通讯员 沈欣宁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