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传来了降温的消息,候鸟们也纷纷长途跋涉,开始迁徙到西湖里来过冬,其中就包括了鸳鸯。除了西湖,从北方飞来的鸳鸯还喜欢到杭州动物园过冬。目前,越冬鸳鸯先头部队已顺利抵达杭州动物园鸳鸯池。它们与园内的“原住民”鸳鸯欢聚一堂,直到次年春天才陆续离开,开启新的旅程。
在浙江,多数鸳鸯是冬候鸟,遵循着春去秋来的自然节律。近年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部分鸳鸯不再执着于远行,而是选择留在杭州开启繁殖之旅。今年,就有一窝鸳鸯在动物园附近的水系中繁衍。
如果仔细观察初来乍到的鸳鸯群体,会发现其中既有高傲漂亮的鸳鸯“帅哥”,身姿挺拔,羽毛鲜艳夺目;也有处在“换羽尴尬期”、羽色稍显杂乱的“愣头青”,它们略显羞涩,在群体中努力寻找着自己的位置。然而,无论羽毛如何变化,它们共同拥有的大红色的喙,如同鲜明的标识,宣告着雄鸳鸯与雌鸳鸯的绝对区别。
雄鸳鸯会在秋季逐渐换下使用了大半年、颜色已经黯淡的蚀羽,长出新的光鲜亮丽的繁殖羽。蚀羽,是雄鸟在繁殖期后换上的羽毛,羽色斑驳,能够降低被捕食的风险;繁殖羽是鸟类在繁殖季节长出的特殊羽毛,也被称为婚羽,它承载着吸引异性和宣示领地的重任,是雄鸳鸯展现魅力与实力的关键“装备”。
到了冬天,随着换羽工作的完成,雄鸳鸯摇身一变,成为一水的“精神小伙”。
来杭州动物园过冬的鸳鸯数量已经远超“原住民”。喂食时,它们与“原住民”一起啄食饲料,共享美食盛宴;休息时,它们站满了水边横出的枝条。这鸟丁兴旺的景象,让市民游客能够近距离地欣赏到鸳鸯的身姿,也给动物园管理带来了“甜蜜的烦恼”。
为了让远方来客和本地游禽和睦相处,动物园的后勤保障当然要到位。保育员增加了饲料供应量和供应频次,也根据鸳鸯的营养需求适当调整了饲料结构。兽医和保育员还会严密监测鸳鸯们的活动状态和粪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和疾病的发生。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