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田间的“瑞士卷”

夹草机搬运“稻田卷” 记者 陈林森 摄
丰收的季节,谁能想到,大杭州的稻田里,竟“长”出了一个个“瑞士卷”?
这段时间,社交媒体上“杭州瑞士卷”的话题词走红了——“杭州也有内蒙古同款瑞士卷啦”“打卡余杭的漂亮瑞士卷”“免费瑞士卷来一个”……
这“瑞士卷”指的当然不是甜点,而是一捆捆被打包好的稻草秸秆。一大片金黄的稻田、一个个巨型瑞士卷形状的草垛,再配上蓝天白云,大拨美照看得人心痒痒,不行,我也要去打卡。
圆鼓鼓胖乎乎半人多高
丰收居然能这么“可爱”
打听到这两天余杭街道的下陡门村有“瑞士卷”出没,我们立马出发。
沿着导航一路往余杭西部的下陡门村开,车子驶上“西连线”,前方的风景让人忍不住放慢了车速。
窄窄的乡间公路两侧,是笔直挺立的水杉,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视野放远,是一片金黄的稻田。雨后的空气清新湿润,混着泥土与稻谷的香气。
田野间,一卷卷圆滚滚的“瑞士卷”随意散落或整齐码放,没想到,丰收还能这么“可爱”。
这些“瑞士卷”每一卷都有半人多高,圆鼓鼓、胖乎乎,外面还用一条白色塑料带紧紧缠绕,让草卷稳稳定型,看上去就像裹着奶油的巨型瑞士卷。
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先是收割机收走稻谷,留下的草用搂草机把它们集中到一起,再用打捆机打包压实。”村民范伟亮说,“这些草卷之后会被运去做有机肥或饲料再利用。”
他口中的“打捆机”,正是制造“瑞士卷”的主角。只见机器在田间缓缓前行,轰隆隆地“吃”进一条条稻草,几分钟后,一卷新的草卷从后方“吐”出,“啪”的一声落在地上,圆滚滚的“瑞士卷”就此“出炉”。
紧接着,夹草机伸出机械臂,稳稳地将草卷夹起,放上等候的卡车。
不一会儿,大卡车便载着满满一车“稻草卷”驶向远处。
“我们村这是第一年用这个机器,效率非常高。”范伟亮说,“以前收完稻谷,秸秆处理是个麻烦事,不能烧,堆在田里又碍事。现在机器一天能干300多亩,不仅清理得干净,还省力,能回收再利用,一举多得。
据介绍,过去,稻草秸秆常被视作农业的“负担”。随着机械化与资源化利用的推进,如今它们摇身一变,成了有价值的再生资源,经粉碎、发酵,这些草卷可以变成肥料回归土地,也能作为饲料供应养殖场,实现真正的变废为宝。
站在田间向远处眺望,“瑞士卷”与不远处的水杉、村舍、山影交织成一幅静谧的秋日画卷,难怪网友们都称,这是一处“大杭州秋天限定的可爱打卡点”。
不过,想亲眼看到这些“瑞士卷”,还得靠点运气,因为秸秆打包后通常会很快被运走,没有固定的观赏地点。
能在路上偶遇,算是秋天赠予的意外惊喜。
留在田里当“网红”
离开田后“变废为宝”
不只下陡门村,余杭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瓶窑镇石濑村、径山镇小古城村的田间地头,都发现了“瑞士卷”的身影;也不只在余杭,萧山、临平、富阳、建德等区、县(市)都有它们的身影。
“瑞士卷”为何在这两年突然出现,还有越来越多的感觉?我们找到了当地农业部门。
富阳区农推中心植保土肥站(农业生态与能源站)相关负责人说,“瑞士卷”,其实就是田间秸秆回收利用。2021年,富阳就在杭州地区率先成功创建农业农村部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区县,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路径。
“前些年富阳有农户尝试使用秸秆打捆机,不过捆出来的是百来斤的小方块,现在的圆形打捆机可以把秸秆打包成八九百斤重的‘瑞士卷’,效率更高了。”相关负责人说。
打包完成的“瑞士卷”用途广泛。目前,富阳利用秸秆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覆盖笋园、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稻秸秆原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等7种模式。
在萧山区,去年秋天首次使用了秸秆搂草机和秸秆打捆机这组“黄金搭档”,约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世纪田园约3500亩晚稻秸秆回收。一捆捆“瑞士卷”静静地“躺”在城市中心的“稻田CBD”上,成为一道“丰”景,吸引了大量市民拍照。
“去年第一次使用,没想到圆柱形草垛会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网红’。今年打包好后,特意多摆几天,让大家能在市中心体验田园风光。”萧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余杭区也将这些“瑞士卷”利用起来打造微景观。在径山镇前溪村,稻田中央设置了巨型“瑞士卷”造型的艺术装置,为你构建一个独一无二的打卡背景板;瓶窑镇石濑村的彭公数字农场里,咖啡馆与堆叠成“瑞士卷”的草垛成了田野间的“金黄坐标”,随手一拍都是大片;还有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布满“瑞士卷”的稻田正进行着一场集良渚文化探索、研学体验、专业讲解与趣味活动于一体的秋收盛会。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