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位网友发帖:萧山有一条隧道,隧道上居然还有一个小区,住在隧道上的感觉如何,真的让人好奇。
隧道叫杭齿隧道,记者开车从湘湖路穿过隧道,里面有灯光,双向两车道,不时有人骑三轮车或自行车经过,出入隧道的机动车也比较多。
杭齿隧道南北向横跨整个西山公园,南侧出入口在萧金路,北侧在湘湖路,两个出入口都在“杭齿厂”(现在是杭齿集团)。杭齿厂和杭发厂、杭二棉是萧山国营三大厂,全都初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
“1960年,杭齿厂(杭齿集团前身)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肩负着填补我国船用传动装置领域空白的使命,杭齿从出生就流淌着红色基因。经过60余载的持续创新,杭齿已经成为我国专业设计、制造齿轮传动装置和粉末冶金制品的大型重点骨干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7月12日《杭州日报》A07版
杭齿隧道南侧出入口处,张贴了一张两年前的交通管制通告:由于萧山西山道口湘湖路工程施工,给杭齿隧道交通带来了很大压力,每周一到周五的早上、中午和下午相应时间禁止机动车通行,机动车隧道内限速每小时20公里。落款是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里很多老人
是当年杭齿厂建设者
南侧出入口,隧道上方至少5幢5层楼房,建造于1963年前后,此前属于杭齿厂家属宿舍,现在统一归萧山城厢街道潇湘社区管理。
记者在杭齿宿舍区走了一圈,住的主要是老年人。杭齿厂退休职工杨玮,76岁,老家江苏溧阳,1963年跟父亲来到萧山。
“我父亲最早在上海做起重工,后来去了唐山开滦煤矿,再后来萧山建杭齿厂,从全国各地招人,父亲想回到南方,又从唐山调到杭齿厂。”
杨阿姨说,杭齿厂最早一批厂房在西山南边萧金路一带,后来西山北边也建了厂区,所以1968年挖了这条隧道,当时全是厂里的工人开山挖石,全是义务劳动。“我们都是山脚建工厂,山上盖房住,我们挖山填塘,修建了贯穿西山南北的隧道,让厂区与生活区紧密相连。当年杭齿厂的工人,很多都是全国各地来支援国家建设的,哈尔滨、沈阳、洛阳、上海、唐山、长春……全国各地的兄弟姐妹都来了。”
杨阿姨说,父亲在工厂上班,她在学校读书,后来去嘉兴工作,20世纪70年代也到杭齿厂上班。
“听更早来的老职工说,杭齿厂刚建的时候,这一带都是荒野,临时搭棚子住人,上面铺油毛毡,条件非常苦。厂里需要的机床,全是靠工人铺一根根原木,从火车站一路拉到厂里。靠着前辈们我们才慢慢住上了红砖房。杭齿厂当年非常有名气,待遇也不错,我刚进厂的工资是每个月25元。”
82岁的丁阿姨1963年从上海柴油机厂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杭齿厂。她说小区6幢、7幢、8幢、9幢当年几乎是同时建造,杭齿厂很多工人参与了房屋地基施工。
“当时我们学校来了很多学生,当时的叫法是支援‘小三线’,现在我们校友还有100人左右住在这里,我来的时候还扎着小辫子,现在头发都白了。刚来的时候很苦,这里什么都没有,为解决吃水问题要造水塔,还是我们一块一块搬砖建起来的。”
另一个让丁阿姨印象深刻的是蚊子。“当年萧山的蚊子很有名的,又多又大,写信的时候蚊子都会落在信纸上,手一拍打死,就这么把信寄到上海去了。我们写信基本是报喜不报忧,蚊子这个事我现在都还记得很清楚,你就能想象当时条件的艰苦。”
丁阿姨说,第一批杭齿厂建设者是1959年甚至更早来的,是“开路先锋”,无私支援国家建设。“我们现在生活这么好,不应该忘了他们。”
“当年国家搞建设,全国一盘棋,不管工人农民学生,只要国家需要,都积极响应。现在我们退休了还住在这里,也早就离不开这里了,虽然上海有我的弟弟妹妹,但没大事也很少回去,孩子们也都在杭州工作。这里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地方,也是我们的故乡了。”

很多退休职工年纪大
小区加装了四部公区电梯
28日上午,记者在杭齿宿舍区看到,房子沿山而建,门前陡坡正修台阶,电梯从山下通到山上公共平台。
潇湘社区书记邬振华说,杭齿隧道北侧沿山而建的房子,都属于当年杭齿厂的家属宿舍,最早一批建造于1963年。“当时杭齿厂周边都是农田,国家有政策不能破坏农田,才在山上建起了宿舍。当年杭齿厂有自己的电视台、广播站、电影院,食堂、幼儿园、医院……”
这些年,杭齿厂宿舍区经历过两次改造。第一次是在2017年,接了管道燃气,做了平改坡;最近一次是2023年11月到2024年11月,整个小区进行了旧改和未来社区改造,旧改涉及地面、晾衣杆、雨篷、空调外罩等,除了10幢当年的红砖3层小楼外,其他外立面全部统一粉刷。考虑山上很多杭齿厂退休职工年纪大,走台阶不太方便,加装了四部公区电梯,可以直接坐电梯上山。
邬振华说,杭齿隧道建造于1968年,也就是说先有山上的房子,之后才挖了隧道。
“当时杭齿厂在山南建了厂区,占地280亩,之后山北又建了一个厂区,220亩,最高峰时职工有3000多人,山南、山北两个厂区被西山挡住,为了生产需要,杭齿厂工人出力挖了这条隧道。这也是整个萧山第一条隧道,后来西山又开出了西山隧道,2021年又有了西博隧道等。”
邬振华在萧山城厢镇出生、长大,2009年来到潇湘社区工作。他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在杭齿隧道里面乘凉、睡觉。
“杭齿隧道属于杭齿厂管理,当年山南、山北的居民也可以从隧道内通行。现在设置了临时管制,主要是中午和晚上,山南、山北的职工要通过隧道下班、吃饭,所以从安全考虑,临时不让机动车通行。”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