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被称为东方经验。无疑,老鲁是掌握这项高智慧经验的人。
见到老鲁时,他刚从调解现场回来,身着制服,袖口还留着刚才给当事人递水时溅到的水渍。“总算把事儿捋顺了,”他把公文包往桌上一放,笑着跟同事念叨,“驾培机构那边同意按课时退费,学员也愿意再等两天走流程,都不容易,各退一步就好办。”
有困难,找老鲁。在交通运输领域,这是人人知道的一句话。
老鲁是谁?他曾身着戎装守护海疆,两次荣立三等功;如今扎根交通领域调解工作近二十载,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执着,成为群众口中的“娘家人”“老娘舅”。他就是杭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管理干部鲁金华,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民呼我为,交通有应”的交通人。
从军营到交通线,初心不改的“实干者”
2006年9月,鲁金华转业进入交通系统,军人的严谨与坚毅却一直伴随他到今天。
鲁金华曾被选派至杭州市政府“12345”政务服务热线担任“交通专席”驻场人员。这是一份考验耐心与专业的工作——每天要对接大量市民诉求,既要准确解读交通政策,又要为一线话务员答疑解惑,还要及时反馈群众的急难愁盼。
在鲁金华眼中,这根纤细的电话线实际上是一根粗壮的纽带,是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几年里,他经手的诉求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始终名列前茅,大家亲切地称他“鲁老师”,这个称呼里,满是对他专业与负责的认可。
2019年2月12日下午2点10分,刚配完药的老李在老伴的陪同下,坐上了一辆出租车,从浙江省肿瘤医院出发,匆匆赶往杭州东站。下车后,他们才发现手里的“救命药”丢了,手忙脚乱的老李只得把儿子小李喊来找,但显然,大海捞针。小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打了110和12328等电话求助。这通打向“12328”的电话,被转接到了12345市长热线。
记不得车牌、车体颜色,没有发票……什么线索也没有,按理说,这是一则无法受理的求助。但当鲁金华听到“救命药”三个字,他很揪心,“这事可耽误不得啊。”
鲁金华立即跟市交通运输局指挥中心取得联系,在全杭州范围内,查找在这个时间段内在相关路线上运营过的车辆,没想到至少有五六十辆。他打完一圈电话,没有司机看到丢失的“救命药”。
还有哪儿能查监控?鲁金华立马反应过来——医院。下午5点左右,终于从省肿瘤医院的监控中找到了老李上出租车的画面。根据车牌号,鲁金华找到了司机并及时与他取得了联系,顺利取回了“救命药”。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在鲁金华眼里,没有“不值得管”的小事,只有“必须解决”的需求。
工作室里的“六步六心”,化解纠纷的“金钥匙”
2021年7月,杭州交通系统第一支由一线执法人员组成的专业调解团队——“鲁金华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负责人,鲁金华深知交通领域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出租车司机的营收争议、货运企业的补贴难题、驾培学员的退费纠纷……每一件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此,他带领团队摸索出“六步六心”调解法,即“跨一步、近一步、看一步、添一步、跟一步、深一步”,最终搭起与群众的连心桥。
2022年2月28日,王先生将印着“服务企业共筑诚信、携手共建和谐社会”的锦旗,送到了鲁金华工作室,以感谢工作室此前为他化解的物流危机。
事情始于一个月前。1月26日9时,工作室接到“12345”转办件:王先生1月18日通过杭州某供应链物流公司,将价值约50万元的医药瓶发往长春,货物行至沈阳中转点时,因物流公司与中转点存在经济纠纷被扣留。王先生多次联系物流公司无果,药厂即将因缺医药瓶停产、面临重大损失。
鲁金华立刻带队行动,却发现临近过年,涉事物流公司营业点已关门,几经周折终于接通电话,对方又称不在杭州。事情陷入僵局,但鲁金华仍不放弃。下午,他再次致电物流公司老板,耐心做思想工作:“大过年的都不容易,您换位思考下他的处境……”经过沟通,15时59分,老板终于松口,承诺次日将货物送抵目的地。
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这就是鲁金华和他的工作室的日常。截至目前,鲁金华工作室已成功调处各类纠纷1317件,开展法治宣教718次,追回款项620万余元,收到群众感谢锦旗23面。2021年鲁金华工作室还被评为浙江省社会大普法“六优”培育项目;2022年,入选杭州市法治政府建设“最佳实践”项目……对他而言,这些荣誉远不及群众一句“鲁老师,谢谢你”来得珍贵。
普法公益双发力,传递交通“暖能量”
“调解不是终点,让更多人懂法、守法才是根本。”鲁金华始终秉持这样的理念。工作室推行“一案一普法一经验”机制,在“杭州交通”官微开设“老鲁说法”专栏,内容覆盖驾培、维修、货运等领域,用真实案例解读法律知识;他还带队走进客货运场站、驾校,通过场景式、互动式教学,开展宣教活动387次,2300余人次从中学习到交通法规与安全知识。
公益路上,鲁金华同样步履不停。每年高考季,他都会组织“爱心车队”开展“爱心助考”,为考生保驾护航;学雷锋志愿服务中,他带头宣传政策、解答群众困惑;他还组织交通从业人员参与献血,自己更是以身作则,累计献血量达123540毫升,用热血传递大爱。
就连日常执法巡逻,他也不忘帮助别人。遇到年事已高、找不到家的老人,老鲁会耐心询问老人的家庭信息,联系家属;路遇司机因为车辆爆胎急得团团转,他会拿出工具,熟练地帮着换轮胎。
鲁金华用近20年的坚守,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惠一方”的初心。他身上的“烟火气”从未淡过——那是跑遍大街小巷的风尘,是跟群众唠家常的亲切,是为老百姓办实事的热忱。而这份“烟火气”,也让“交通为民”的承诺,在杭州的每一条路上,都落地成了最温暖的风景。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