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杭州一共有3311名儿童主任 这到底是个什么“官”?
发布时间:2025-11-20   都市快报


不能多问

由于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度仍有待提高,许多家庭承受着外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冯轶君发现,不少孤独症孩子在0-3岁时已有症状显现,但在初期,家长往往不愿承认孩子“有问题”。

如何走进这些敏感的内心?

“不能多问,但我能察觉。”这是冯轶君的答案。

她提及“欣欣妈妈”的例子。初次见面时,这位妈妈给冯轶君留下“特别漂亮、有气质”的印象。然而,半年后再见,对方却憔悴了许多,“仿佛老了好几岁”。

冯轶君悄悄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女儿患有多动症,治疗了半年,康复进展缓慢,家人为了减轻负担,想给孩子办一张残疾证,却遭到她的坚决反对——“这个标签会跟她一辈子。”

此时,儿童主任不仅是情感的支撑,更是家庭与复杂社会支持系统之间的桥梁。

除了倾听,冯轶君会找准合适的时机,通过在她看来“不那么刻意”的方式,普及政策,实现资源有效“嫁接”。比如杭州哪里有靠谱的康复机构;可以申请多少额度的儿康报销;哪些康复项目纳入了报销范围。

“一位需要全天候照顾特殊孩子的母亲,她的事业、生活、社交圈可能会全面崩塌,那种压力外人难以想象。”冯轶君也是一位妈妈,对此,她深有感触。

儿童主任的挑战

设立儿童主任,是为了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建立一支保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工作队伍。他们的工作,让国家政策更加贴近儿童家庭,使服务更加可及。

根据2019年民政部等10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意见》,儿童主任由村(居)民委员会委员、大学生村官或者专业社会工作者等担任,优先安排村(居)民委员会女性委员担任。

目前,杭州共有3311名儿童主任,放眼全国,我国目前已配备儿童主任超66万名,基本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然而,要更充分发挥儿童主任在基层的作用,依然任重道远,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首先,精力有限。

目前,许多儿童主任大多是兼职,在负责儿童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村(社区)的事务,存在精力有限、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

其次,能力不足。

涉及与儿童沟通、心理疏导、个案干预等相对专业的工作内容时,许多儿童主任依然感到“力不从心”。

如何破题?

民政部门正积极选优配强工作力量,逐步提高儿童主任队伍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杭州市民政局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杭州正在进一步完善“儿童督导+儿童社工+儿童主任”队伍培育机制。

2024年7月,杭州市地方标准《儿童主任服务规范》发布,为全市儿童主任服务提供了规范模板。目前,杭州正在举办儿童主任实操大赛,以赛促学,加强基层儿童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

“一个专业的儿童主任,既是懂政策的‘执行官’,又是懂孩子的‘知心人’,更是懂资源的‘链接者’。”杭州市民政局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正在鼓励更多儿童主任通过考证转化为儿童社工,打造一支有情怀、懂专业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力争到2035年,全市持有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儿童主任比例不低于60%。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困境儿童是需要更多人呵护和关爱的花朵。

扎根基层的儿童主任,是确保困境儿童权益保障政策在基层落地的主要队伍之一。他们身兼数职,既是信息收集员,也是政策宣讲员,他们是家庭和学校之外,离孩子最近的人,也是“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进泥土的人”。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濮小燕 通讯员 马倩倩 摄影 记者 江玥    编辑:李佳萌

政协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