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西湖区两会“代表委员通道”开启!8位代表委员精彩亮相
发布时间:2024-02-05   西湖政协

2月4日上午,杭州市西湖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前,8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西湖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上“代表委员通道”。

166a5468a6d9e262ea0e1000dae896b7_640_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

优化营商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助力民生实事

“青年留杭第一区”建设……

代表委员们满怀激情

围绕热点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一起来听听!

西湖区人大代表,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 王全明

记者提问:

作为企业代表,您认为2023年西湖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哪些可感可知、切实有利的举措?西湖区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还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王全明: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一名律师,我一直十分关心关注西湖区的营商环境情况,特别是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基础。

我认为,西湖区是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区域之一,以“最多跑一次”为代表的行政管理机制,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效能,提升了政府在企业心中的良好形象。

2023年西湖区政府制定出台的《西湖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实施方案》就亮点颇多,例如,在企业扶持的政策兑现方面更具人性化,帮助企业发展,在轻微不罚改革方面,体现了执法的温度。

西湖区的公检法司等机关也都在各自领域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西湖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及几家律师事务所一起开展的“商会共享法庭市场化解纷工作”试点成果,为诉源治理纠纷化解打造了城市版共享法庭“西湖样本”,得到多方好评。

2023年西湖区人大专门调研审议全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情况,我本人参与前期调研并在审议时发言。去年,我提交了一份《持续有效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西湖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模范区》议案,办理情况我比较满意。在此基础上,今年我带来了优化共享法庭、招商引资等工作机制方面的三项议案建议,进一步助力优化西湖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最后,我认为扩大营商环境体验队伍,让企业和群众把第一手感受有效的反馈给有关部门,对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也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西湖区人大代表,浙江大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邵明国

记者提问:

我们知道西湖区在全力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也发布了相应的行动方案。目前就您了解到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哪些是难点痛点,对未来工作的改进有何预期或者建议?

邵明国:

我来自浙大控股集团,从2001年开始,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已经20多年,一直致力于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体系建设。去年我提交了“构建平台、链接源头,把西湖区打造成杭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示范区”的建议。

目前,西湖区正在全力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去年12月8日发布了《打造成果转化首选地行动方案》,以三个创新“一公里”的西湖模式,致力于构建具有西湖特色、浙江辨识度的成果转化首选地。当然,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存在着难点、痛点,比如: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市场应用、商业模式的论证还不充分,社会资本对处于“死亡之谷”暨概念验证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力度还不大,政府对基础研究成果到产业化之间的资金、政策支持还不够,等等。

去年我提的建议,得到了西湖区的关注和支持。去年9月,由西湖区和浙大控股集团共建的“西湖启真创新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成立,并且组建了由技术、产业、投资三方面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设立了浙江省首个概念验证基金,致力于解决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目前该中心已经筛选入库概念验证项目100多个,落地转化10余个,成效显著。下一步,建议政府在资金、政策方面加大力度,支持概念验证中心进一步链接创新源头,集成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成果转化要素,围绕技术验证、市场验证和商业验证、强化成果转化能力,推动西湖区打造为成果转化首选地的示范区!

西湖区人大代表,转塘街道象山社区党委委员 朱春叶

记者提问:

作为人大代表,在过去的一年助力民生实事、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方面,您有何履职体会?对新的一年,又有哪些方面的期待?

朱春叶:

我是西湖区人大代表朱春叶,同时也是转塘街道象山社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

过去一年,我认真履职,积极参加区一级和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督办及护航亚运、助力高质量发展等系列代表主题活动,定期走访接待选民群众,听取民声民情,为他们代言发声。对2023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亮眼成绩,对重点关注的区、街道两级民生实事项目的完成情况,我都深感满意。

2023年,我紧盯海塘公园建设项目,积极开展走访和实地调研,提出“关于提升优化转塘之江家园宜居环境的建议”以及“加快建设海塘公园消防通道的建议”,在街道人大的助推下,我的建议得到上级领导和街道办事处的重视,经过紧密对接落实,海塘公园顺利建成开园,公园边上的消防通道也于2023年11月建成。海塘公园和消防通道的建成,让居住在之江家园的群众有了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此外,我还参与督办了转塘街道人大征集的38件村社民生“微实事”,这些实事紧贴居民生活需求,可感可触,也得到一致好评。群众的掌声是最高认可,这是我过去一年履职的最大心得。

同时,我认为,深入调查研究,是当好人大代表的必备技能。通过会前的细致走访调研,我今年带来了《关于推进之江家园零星维修工程列入2024年增补计划的建议》,持续助力之江家园居民提高生活品质。

西湖区人大代表,杭州袁浦中学一级教师 黄晓敏

记者提问:

亚运会后,同学们更热爱体育课了,运动既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又能带来乐趣与欢笑。您觉得除了参加校内的体育课程,还可以去哪些地方开展体育活动?哪些运动项目更适合中小学生呢?

黄晓敏: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老师,我非常希望小朋友能在假期课余有一个挥洒汗水、享受快乐的运动场所。一直以来,我都十分关注公共体育设施及场所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城市的“金角银边”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是解决城市体育场地不足的有效手段。

2023年,西湖区大力推进区级民生实事“全民参与喜迎亚运”,共新建“嵌入式体育场地”105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比如,我所在的选区——双浦镇,2023年就完成了13片嵌入式体育场地打造,其中小叔房村全民健身广场设有篮球场、羽毛球场、跳舞广场和健身苑,不仅可以满足全年龄段人群的运动需求,还为今后村里开展全民运动会、中小型文艺表演提供了公共活动场地。此外,猫眼文创健身园和小江社区多功能运动场也非常不错。这样的“金角银边”运动场地在西湖区还有很多,大家还可以关注“美丽西湖”公众号,查询更详细的信息。

接下来,我再提一点运动方面的建议。除了常规的跑步、跳绳、掷沙包、实心球等,棋类、游泳、羽毛球、乒乓球、街舞、武术等等也非常适合中小学生。无论夏季还是冬季,室内还是室外,一定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拉伸放松,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健康运动,快乐运动,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让体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延伸到社会,带动全民健身。

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博圣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区知联会理事 张民

记者提问:

作为西湖区政协委员、民营企业代表参加此次西湖区“两会”,您心情如何?针对西湖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数字经济”这个关键词,您有何想法和发展建议?

张 民:

我是来自生命健康产业的一位企业委员,参加“两会”,即是一份荣誉,又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们企业主要通过为医疗机构提供图像、生化或基因类筛查产品和服务,早期发现先天畸形、遗传性智力发育异常的胎儿,并实施有效措施干预。我们开始信息化有20年历史,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数智化三个阶段,布局了生物信息分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辅助决策和基于生成式大模型的遗传咨询等技术,服务于全国700余家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中心。

从我的实践经验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让数字来源于产业,再服务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西湖区坐拥丰富的高校资源,在电子商务、云计算、人工智能、消费互联网平台等细分行业优势明显,又是全省数字科技创新核心地和数字企业孵化地,涌现出了一批行业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去年底,西湖区联合浙江大学等多家企业发起了“西湖之光”算力联盟,还制定出台了《西湖区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给予100-300万元不等的补助,鼓励企业参与。

如何让西湖区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保持领先,我建议首先要持续发挥政府在新赛道上的超前布局和顶层规划的作用,在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方面加快优势产业数字化提质扩面,形成示范,做成样板。同时,还要鼓励区内众多软件开发企业用好政策,在各自熟悉的产业细分领域向数字挖掘和数字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培育一批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解决行业转型共性问题,壮大自己。

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厉华笑

记者提问:

我了解到厉委员所在的企业,拥有浙江大学和浙江国资双平台特点,想请问关于西湖区正锚力打造的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建设,您有哪些建议?

厉华笑:

1月3日,西湖区召开新年第一会——科技创新大会,正式发布了《加快建设环紫金港创新生态圈行动方案》,这是西湖区高校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重大举措。围绕创新生态圈建设,我想从空间利用角度谈几点思考:

一是聚焦创新引领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强化紫金港科技城作为科创平台的能级。科技城内未开发的建设用地已经不多,要优先用于补强创新生态圈功能。同时适当疏解传统产业,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目标产业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是加快存量楼宇的更新利用,健全面向创新产业的配套服务功能,为初创企业提供友好型办公空间。重点推进三墩镇、蒋村街道老旧楼宇的更新改造,以及西溪科创园等传统产业园的更新腾退。

三是以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周边的河道为依托,整理、贯通沿线公园、绿地、广场等开敞空间,建立“环紫金港创新共享步道”,串联紫金港科技城、1897科创谷、西溪科创园等创新载体,营造生态型的创新链条和高品质的创新环境。

西湖区政协委员,浙江省之江社会工作发展服务中心理事长 文扬

记者提问:

浙江省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西湖区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青年留杭第一区”的目标。去年,文新街道骆家庄已经成功打造“青年来杭第一站”,入选杭州市首批青年发展型社区。展望2024年,对“青年留杭第一区”建设有什么建议?

文 扬:

很荣幸作为一名青年政协委员参加“两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目前,西湖区56.6万青年群体已经成为打造科教文创高地活力品质城区的关键力量。

我认为深入打造“青年留杭第一区”,核心还是建立青年人才对城市的归属感。具体是做好“三本账”。

第一是“成本账”,要降低青年来杭生活的成本。青年创业就业早期,经济情况普遍不富裕,衣食住行的成本计算都是影响青年选择的直接因素。所以要降成本,比如“吃的方面”,建议设计更多社区食堂、青年食堂,或者是将社区老年食堂转型升级为社区食堂,为青年群体提供优惠政策。比如“住的方面”,要提高“青荷驿站”、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房源数量,同时畅通信息宣传渠道,让更多青年知晓住房保障福利政策,提高房屋使用率。

第二是“服务账”,要完善青年综合服务保障。建议以青年工作、生活的集聚点为中心,打造“15分钟青年人才发展服务圈”。关注青年发展的热点、潮流,比如成立一批兴趣型社团,包括在美丽的铜鉴湖露营、骑行、健身;比如在文三街数字生活街区,设立数字交友平台,可以线上找到青年团队,预约活动;比如设立新聚力生活学院,开设系统课程给青年美食做法、居家生活技巧等,以此来吸引青年、服务青年。

第三是“资源账”,提高青年创业就业资源供给和对接。打造多样化的产业格局,比如科创园、数字街区、创业街区等,创造更多创业、就业机会。创建青年创业就业指导站、创业陪跑空间等,为用人单位和求职青年搭建更广泛的对接交流平台。

我坚信,西湖区作为“青年留杭第一区”一定会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梦想启航的地方”。

西湖区政协常委,蓝天下(浙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西湖区影视文化发展促进会会长、区新联会常务理事 章碧珍

记者提问:

您是从事文化传媒工作的,您会如何利用文化传媒的力量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喜欢我们美丽的西湖区呢?

章碧珍:

现在是一个媒体多元化的时代,其实每一个西湖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力量来推广美丽的西湖区。作为一名文化传媒行业工作者,更应该充分利用文化的力量、内容的力量、传播的力量来为西湖文旅注入新活力。西湖区是一个真正可以把“文”和“旅”充分融合的杭州主力城区,我们拥有非常强大的文化资源,比如我们拥有很多头部的影视公司、传媒公司、电商公司等,更有文化名人名企在西湖区齐聚,我们应该充分整合这些强大的资源,以文为旅赋能。其实每年都有很多知名的影视作品产自西湖区或者在西湖区拍摄的,这些都为推广美丽的西湖区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就像2023年火遍全网的《种地吧》这个节目,就是全程在西湖区策划和拍摄的,成为了全国农文旅融合的成功案例!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影视文化作品能落地西湖区,也相信未来的西湖区会充分释放“文旅+”新活力,形成“不止西湖”文旅品牌体系!

来源:西湖政协    作者:美丽西湖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