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坚定文化自信 汲取奋进力量 各区县(市)政协认真组织收看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七)
发布时间:2025-08-15   杭州政协

连日来,各区县(市)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第一时间认真收看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一起分享收看电视专题片的体会,现刊登如下:

拱墅区政协委员、国家昆曲一级演员杨崑.png

拱墅区政协委员 杨崑

《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电视专题片系统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过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文化理念、宏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情怀。

作为一位文艺工作者,我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从本职岗位出发,不断传承和弘扬昆曲,将小河驿·国际昆曲会客厅打造成昆曲“演、学、产、游”四位一体的平台,全方位展示大运河文化和昆曲的有机融合,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拱墅区政协委员、浙江杭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国栋.jpg

拱墅区政协委员 周国栋

这几天,我与杭坤集团支部全体党员一同收看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内心深受触动。

20年前,习近平同志部署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为浙江文化建设筑牢“四梁八柱”。从良渚遗址的精心保护到大运河的综合整治,浙江的生动实践让我们明白,高质量施工绝非只是建造房屋,更是在构筑精神家园、留存文化根脉。未来,我将带领杭坤集团,把文化理念融入每一个工地,以品质工程诠释中华文化,为浙江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致敬伟大时代。

拱墅区政协委员、浙江苏堤律师事务所主任高利亚.png

拱墅区政协委员 高利亚

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深刻展现了文化作为国家和民族灵魂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律师,我们不仅要关注法律条文,更要重视法律背后的文化根基。法律不仅是硬性规定,它也承载着民族文化和历史的积淀。律师工作不仅仅是在法庭上为当事人争取权益,更在于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和传承社会的文化和精神财富。在未来的法律实践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文化对法律的影响,以文化的力量推动法治的进步。

西湖区政协委员 王靖

收看《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深受触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列为“八八战略”重要内容,部署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为浙江文化发展筑牢根基,这一高瞻远瞩的举措,深刻影响着浙江的文化发展走向。

作为西湖区政协常委,我更觉责任在肩。西湖区作为杭州的文化核心区之一,既有深厚的历史文脉,又有蓬勃的当代文化活力,这为我们履职提供了丰富的土壤。我将立足自身在声乐艺术领域的专业积累,从“扎根西湖、服务辖区”出发积极履职,提议打造“定制化”惠民演出清单,让艺术真正走进辖区群众的日常生活。

同时,依托行业经验,聚焦西湖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与痛点建言,助力西湖文化事业既守得住底蕴、又焕发出新彩,为辖区群众带来更实在的文化获得感,也为西湖区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西湖区政协委员 丁雨倩

《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电视专题片,系统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擘画文化建设“八项工程”的宏阔视野与生动实践,二十载初心如磐、硕果累累。作为西湖文化建设的亲历者与推动者,我更感“八项工程”既是理论富矿,更是照亮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明灯,其强调的文化凝聚力、创造力与融合力,已深深融入之江大地文脉。

在西湖区的实践中,我们以“八项工程”为指引,深挖西湖千年文脉,推动“文化基因”解码转化。艺创小镇和中国国际影视合作区的拔地而起、黑神话·悟空的惊艳亮相、之江编剧村创作活力的奔涌不息(创造了25部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数字文化产业的蓬勃壮大、两镇六街区的文化烟火气……这些具象实践清晰勾勒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兴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充分印证了“八项工程”前瞻部署对引领区域文化建设的磅礴伟力。

下一步,我们将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深化区域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文化地标,进一步激活数字赋能下“文化+”的无限潜能,持续释放西湖文创的磅礴动能,让文创之光照亮共同富裕的创新之路,为奋力书写中华文明现代形态浙江篇章贡献西湖力量!

西湖区政协委员 程士庆

这几天,正好组织浙江青年作家赴安吉余村采风,适值“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实地收看《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电视专题片,对文化何以有力量的感知更加真切。

有句话叫“文化的最高境界是思想”,文化之于余村,孕育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促进发展的理念,有了这一文化的支撑,余村方能持续集聚乡村发展新动能,跑出了文旅发展“加速度”,如今的余村处处可见文化的浸润,文化带来的巨变又呈现出蝶变新生的大众文化形态。

以此观之文学创作,就要彰显高昂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朴素的道德主义追求,塑造身处时代洪流中承担着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人物形象,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化、私人化写作倾向所导致种种时代精神状况形成有力的校正。这也是在今天,我们依然需要用文化有效增强文学作品思想性的意义所在。

滨江区政协常委、浙江歌舞剧院导演张雪松.jpg

滨江区政协委员 张雪松

收看《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后,作为一位长期投身于艺术创作与重大活动组织的导演,我深受触动,内心涌动着对文化力量的深刻感悟与对自身工作的全新思考。

文化是创作的灵魂,赋予作品深度与温度,也是精神的纽带,凝聚人心与力量。回顾自己的创作经历,无论是舞剧《轩辕》、舞集《良渚》、舞蹈《良渚·遐想》,我始终在探寻作品背后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的融入,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更让观众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在多次参与重大活动的组织与导演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才能让活动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例如,在G20峰会文艺演出中,我们通过《高山流水》《天鹅湖》等经典曲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国内外嘉宾的共鸣与赞赏。

文化是责任的担当,服务社会与人民。专题片中,习近平同志始终强调文化要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追求艺术的高峰,更要承担起文化服务社会的责任。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文化下乡等项目,通过艺术的形式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同时,立足行业实践积极建言,为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杭州政协    作者:文/图 拱墅区政协、西湖区政协、滨江区政协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