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百丈”之内,皆是风景;一场协商,汇满“好竹意”
发布时间:2025-10-16   余杭政协

十月的百丈,竹风轻拂。在百丈镇溪口村的公益公社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协商会正悄然进行——大家齐聚一堂,围绕“如何让家乡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展开头脑风暴。

区政协副主席郭青岭,区政协社法委负责人,市政协“智汇乡村”委员工作室、共富百丈委员工作室代表,富美公司、家庭农场主、村博等相关负责人以及市委党校百丈绿色发展实训中青班学员等出席本次活动。

会前,大家先后走进当地的竹蝉迹博物馆和精微艺术馆,在“村博”的独特文化气息中,亲身感受百丈正悄然发生的改变。

“我们百丈的好东西,关键在于‘土、特、产、富’四个字。”在随后的交流中,从镇干部到博物馆主理人,从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到乡村运营者,大家纷纷化身“乡村代言人”。他们分享的,不是枯燥的报告,而是如何挖掘本土资源、打造特色产业、让农产品增值、最终让乡亲们致富的生动实践。

当然,成长的路上总有烦恼。大家也坦诚地摆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市委党校百丈绿色发展实训学员们则带来了“外脑”视角,他们建议:要加强村镇联动,让资源流动起来;要请龙头企业带头,把小农户也带动起来;还要给农业插上数字技术的翅膀,凝聚各方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做好“一村一品”工作,继续优化“村博”IP打造,加强文旅融合。

“我们的竹子,不能只停留在原材料。”区政协委员严群芳把焦点放在了百丈最经典的竹产业上。她急切地呼吁推进竹产业走向市场,并构想了一个让竹资源循环利用起来的体系,为这门古老产业注入了新的想象。

百丈镇党委书记陈时忠说:“我们的‘村博’,不能只是好看的‘盆景’。它能否持续?能否带来真金白银?”他表示,百丈将围绕省级乡村博物馆创建目标,重点强化村博运营能力,推动内部资源整合与外部资源引入,配套发展民宿产业,实现博物馆多元化发展。

区政协副主席郭青岭指出,“百丈之内皆风景”不仅是对当地优美自然风光与整洁村貌的生动写照,更蕴含着以“十个村博”为典型的人文理念——文化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她强调,百丈的发展既有传统竹产业作为坚实基础,也有新兴“村博”集群带来的创新动力。这种“无中生有”的探索,释放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随着众多优质产业相继落地,资源链接日益紧密,其赋能效应不断显现。当前,百丈正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创新精神,持续突破生态保护背景下的发展瓶颈,展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与强劲动能。也希望百丈镇能进一步深入挖掘并整合这些资源,积极推进绿色资源向共同富裕的有效转化。

来源:余杭政协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