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杭州市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三周年工作座谈会在实践中心顺利召开。市政协副主席毛溪浩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秘书长、实践中心专班负责人吴玉凤主持会议。

与会人员首先共同观看了实践中心三周年工作回顾视频,直观感受中心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成果。
市政协副秘书长、实践中心专班负责人吴玉凤作实践中心三周年工作汇报,系统介绍了中心在协商民主实践、委员履职服务、平台功能拓展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效。
在座谈交流环节,实践中心历任专班负责人杨建华、朱国,专家代表罗卫东、王诗宗、林航、朗晓波,联盟单位代表徐雯、范国良,以及都市快报、杭州网等融媒协商单位代表先后发言,对实践中心三年以来的工作成效予以高度评价,并围绕实践中心的运行机制、平台功能、社会参与、媒体融合等议题展开交流。


毛溪浩对实践中心三年来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市政协党组特别是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运营专班不懈努力和各方大力支持,实践中心已逐步成为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的创新品牌,成为杭州政协事业的特色亮点。回顾过去三年工作,中心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在建设运行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切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全国首创的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紧扣政协展示窗口、委员履职平台、团结联谊阵地、实践创新基地的中心定位,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工作新载体、新方式,并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政协组织的主体作用基础上,坚持共建共享,依托专班力量,协同联盟单位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工作。这些经验做法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全面传承。

毛溪浩强调,实践中心历经三年培育,正处在纵深推进、高质发展的关键节点。下一步,中心要紧紧围绕“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勇立潮头”的总体要求,持续探索新路径,着力提升工作质量和成效,保持先行先试的锐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协商质效。将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置于中心工作的首位,在高质量开展政协协商的基础上,加强与其他各类协商方式的有机衔接,包括党派协商、社会组织协商、部门协商、模拟协商等。注重协商成果转化,做好“后半篇文章”,确保协商取得更大实效。要坚持探索创新,全面激发动能。以改革创新为最大红利,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工作载体创新,使中心体现更浓的“协商味、民主味、开放味”。强化数字赋能,依托杭州数字经济优势,推动中心数字化建设。深化探索融媒协商,完善“协商课题市民提、协商活动市民来、协商成果市民评”等机制。要立足履职为民,打造委员之家。牢记“人民政协为人民”,深化履职为民,推动工作下沉,让群众进一步感受到“政协在眼前、委员在身边”。扩展履职覆盖面,吸纳更多热心政协事业的人员参与中心建设。增强履职实效,使实践中心真正成为服务委员、惠及群众的好平台。要强化联盟共建,促进各方联动。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对接各方整合资源,推动各级政协委员同向发力,鼓励全国、省、市、区(县、市)政协委员联动参与。以协商文化助推城市治理,通过构建协商矩阵等方式,弘扬协商风尚,助力现代化治理。要加强宣传推广,持续扩大影响。做好宣传报送工作,通过媒体、专报等途径,进一步扩大实践中心影响力。加强成果研究与转化,与重点高校、研究机构加强合作,提升研究水平,推动经验推广,为杭州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高地作出更大贡献,努力成为杭州政协闪亮的“金名片”。
政协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