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街道动态 | “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医养护驿站建设”——上城区政协四季青街道委员小组开展专题协商会
发布时间:2025-11-25   上城政协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和居民健康需求不断升级,社区已成为链接医疗、养老、护理资源“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居家慢病老人、术后康复患者、失能半失能人群也迫切希望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医、养、康、护”一体化的专业支持。建设“医养护驿站”,把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智慧助老等功能集成到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能让老年居民“下楼就能看病、抬脚就能养老”,实现公共服务从“有”到“优”的跨越。11月21日下午,区政协四季青街道委员小组开展“优化社区公共服务,医养护驿站建设”专题协商会。

区政协副主席范国良出席活动,区政协委员工委主任瞿伟、副主任王芳,四季青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余丽丽,街道社会事务办、运新社区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和小组政协委员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委员们来到运新花苑“医养驿站”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实地走访调研,四季青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支部书记、主任汪泉详细介绍了当前“医养驿站”运行和服务的基本情况。

在座谈协商会上,街道社会事务办详细介绍了社区级“医养护驿站”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和服务发展情况。

随后现场展开了热烈的协商环节,委员们积极精准建言。

王翔委员提出以“智慧助老+专业机构上门”深化医养护服务深度融合,同时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协同、人才奖补、数字监管”的可持续运营机制,把专业服务送进居家老人床边,突破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瓶颈。

沈春妮委员建议应推广驿站标准、深化数字赋能、实现“服务找人”,并鼓励社会共创,从而将兼具杭州智慧与温度的“医养护”模式,打造成“浙里康养”及全国养老服务金名片。

盛史超委员建议纳入区民生实事,向上争取康复护理、安宁疗护进医保,推动“两床合一”标准化,并以“高校定向培养+时间银行+网约护士”建强人才、拓展智慧场景,全面提升驿站服务均衡化与专业化。

王梦婷委员建议以全域覆盖与标准化普惠、数智赋能平台构建、专业人才队伍打造为重点,持续深耕“医养康护”一体化的上城模式,助力驿站锚定“十五五”新航向,擦亮“浙里康养”标杆名片。

余丽丽委员提出鼓励市场化力量进入老年家政与养老服务领域,突破依赖政府补贴的现有模式,推动基层卫生机构参与养老服务供给,通过政府与市场双向发力,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高质量的家政和护理需求。

陈铭委员建议加大医养护驿站等社区服务的社交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博主探店等形式普及相关信息,把家庭医生、白领康养等优质服务推向大众,提升知晓度和使用率。

张欣委员建议社区借助保险公司、第三方护理机构等外部资源,结合长护险推进分层次养老服务合作,同时需注重数据安全与伦理合规,为公共服务及医护相关人员开展心理学培训。

胡晓振委员建议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基础心理疏导能力;同时,应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建立串联家庭、社区医院与大医院的个人健康档案,让社区养老服务更精准有效。

现场,街道、卫生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委员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及时反馈和解答。

区政协副主席范国良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成效,对小组此次精心策划专题协商会和委员们的精彩建言表示感谢,他提出,围绕目前社区级“医养护驿站”服务模式和发展情况,一是将社区医养相关工作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推动相关机构、辖区单位互动融合与信息互通,助力社会和谐发展。二是衔接文明新风建设,通过医养服务窗口关注家庭情况与群众心理,助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三是持续深化文化教育等民生相关工作,提升群众的多样获得感。四是与银发经济相结合,引入专业机构、探索政府补贴与社会参与结合的新模式,推动医养相关产业发展。五是联动协商民主,联合专家团队,进一步探索突破,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服务模式。

来源:上城政协    作者:    编辑:李佳萌